首页 > 海南热带旅游岛的"垃圾之殇" 脏乱差责任在谁
海南热带旅游岛的"垃圾之殇" 脏乱差责任在谁
来源:     作者:王吉拉    2009-07-15
  街道上污水横流,沙滩上垃圾成堆,除了独特的热带海岛风光,海南的脏乱差也给每年来琼的2000多万人次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日前,北京一位退休老人刘骏写信给海南省委书记卫留成,恳切地说:“如何使海南的环境不受污染?这是一个大问题。”很多来琼游客和本土群众,因了老人的信引发出同样的思索:漂亮的海岛如何长久保持良好的生态、清洁的环境,是摆在800多万海南人面前的大问题。


6月13日1时45分,海口金盘夜市撤摊后,留下遍地垃圾。记者古月 摄

6月13日0时16分,海口解放西路一家食店打烊后将清洗污水和垃圾直接倒在人行道上。记者古月 摄


   滨海旅游城市遭遇“垃圾之困”

  年届70的北京老人刘骏在信中描述了他看到的脏乱差景象:“在海口琼台书院附近的那条小河,我看到不断排放出的黄色泡沫,把游人的好心情一扫而光;在三亚海月广场的海边,我捡到塑料盒、电池、煮玉米皮、炮竹皮……友谊路南口的‘国际级海滨府邸’马路边的树下,全是垃圾、塑料袋、破旧的手提包……这与国际闻名的旅游名城极不相称!在去蜈支洲岛的路上,车窗外两侧全是白色垃圾,乱草丛生,让人感觉是在通过一个垃圾村……”

  对于海南的脏乱差,老人在信里只作了简单的描述,本地人对此也早已深感困扰。在海口生活了20年的贵州人张东说,海口是一个经常被雨水洗刷的城市,应该亮堂堂明亮亮,不应该是“灰色”的,但美丽的滨海旅游城市却时常让他“举步维艰”,很多地方不愿意去。例如海口热闹的商业街--蓝宝路、大英街、明珠广场、解放西路等,由于小商铺小饭馆多,垃圾、饭菜随意丢弃在路边,晴天满地油污,雨天黑水漫漫,无法下脚。
7月10日下午,三亚市凤凰路海润大道对面的空地上,建筑垃圾被堆放在草堆里,犹如小山。记者 张杰 摄

7月11日,琼海市沿河路一工地围墙入口处堆积着不少生活垃圾,有些垃圾甚至扔到人行道上。特约记者蒙钟德摄

7月11日,海口东沙路新西源家私广场西侧建筑垃圾堆成山。记者古月摄


  这种状况在三亚城区也不少见。三亚河东路的新风桥至市五中路段靠河边一带,有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长期堆放无人清理。据附近居民介绍,三亚常年高温,垃圾腐烂发酵快,不仅臭气熏天,更滋生了大量的苍蝇和蚊虫。他们曾向环保部门提出过申请,可环保部门解释,该路段卫生管理既不属于两河流域,也不属河东环卫局,目前是“三不管”地段。据记者调查,三亚这种“三不管”的卫生死角还有很多。

  在上海某外企就职的章洁说,海南是一个奇怪的地方,美的美不胜收,脏的惨不忍睹。博鳌、亚龙湾等小区域宛若仙境,管理也属一流,但代表海南城市最高水准的海口、三亚,环境卫生的治理却连东部省份的小城镇都不如,海南其他市县的某些乡镇卫生状况更是难以恭维了。“卫生问题使海南岛的美大打折扣。”章洁说。

  不少来海南过冬的“候鸟老人”对此也深感痛心。来自东北的郭阿姨说:“我们候鸟老人是看重三亚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可走在三亚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见成堆的垃圾,闻到刺鼻的臭味。这么美丽的地方,没人爱惜,没人管,真是太可惜了。”

  刘骏老人在信中连连发问:长此以往,“美丽的海南--‘东方夏威夷’能维持多久?也许几年、几十年后就不存在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后代子孙?这怎么不令人担忧呢?”
上一页下一页           海口解放西路百货大楼前脏乱的景象 (记者 陈望摄)
              海口解放西路百货大楼前脏乱的景象 (记者 陈望摄)

食客们已经被垃圾“包围” (记者 陈望摄)

6月19日晚11时30分,在海口市南宝路通往大英市场的小路上,餐饮店打烊后,将烧过的蜂窝煤等垃圾倾倒在路边。 记者苏晓杰摄


   脏乱差责任在谁?

  是谁在破坏海南岛的环境卫生?责任该由谁来承担?有人认为,这与当地的市民素质有关;也有人说,这是管理的缺位。

  三亚市区的第一市场是集中销售水果和海鲜的地方,但由于整条街弥漫着果皮瓜菜海鲜腐臭的气味,常常让人望而却步。记者连日来观察发现,商贩和行人对停放在路中间的垃圾车熟视无睹,一些占地经营的小商贩卖完水果后,总会留下一堆堆的垃圾。一位有铺面的商贩说:“这里基本上每天都这样,整治一次最多能干净几天,很快又恢复老样子。”在三亚像这样的菜市场以及农贸市场,大多都是卫生死角。

海口市金滩路边垃圾满地,而50米外就是海口27小学的校门。

7月10日下午,在通往美兰机场的琼山大道路边耕地里,上百吨建筑垃圾格外刺眼。记者古月摄


  海口市的环卫工人对于街道上“一边扫一边丢”的现象也十分苦恼。海口市解放西路的环卫工人陈丽英每天要从下午5时半工作到次日零时30分。在人流、车流中来回穿梭近30次,清扫这里的果皮、纸屑、甘蔗渣、矿泉水瓶、烧烤木棍……,不停地将各种垃圾倒入垃圾车中。而最让她心寒的是,解放西路的很多垃圾都是路边商铺和市民随手丢弃的,“你前脚刚扫完,紧跟着就有人在后面乱扔。”陈丽英说,环卫工人工作很辛苦,但很多人不予理解。

  三亚市园林环卫局监督检查科负责人唐铁葵说,目前,三亚路段存在的几大环境问题,普遍与市民素质和商铺占道经营有关。部分市民不自觉遵守相关条列规定,比如在三亚市友谊路、胜利路背街小巷,明明有果皮箱、垃圾箱,可环卫工人在清理路面时,仍然有大量垃圾拥堵路面。三亚市胜利路、商品街、月川桥等路段,部分商户违法占道经营,将大量剩余经营物的残渣留置路面,长期以来,给环保工作带来很大难题。

  在一家新闻媒体工作的王女士则认为,城市脏乱差,重要的是管理不科学、不到位。她说,老百姓都是分散的个体,他们的行为需要管理者去规范,城乡卫生环境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的管理水平。

  “因为管理不力,海口占道洗车现象屡禁不止。”家住海口国贸地区的邓老先生说,国贸、世贸区域是海口规划建设得比较好的城区,但干净整洁的人行道常常被洗车铺子占用,肥皂水流得到处都是,踮着脚走都溅得一身水,这主要是城市的管理不到位。
 修建海口海甸五东路的施工者将建筑垃圾直接倾倒在鸭尾溪东段。记者古月6月29日下午拍摄

鸭尾溪东段海口市人民医院后面,大量垃圾漂浮在水面上。 记者古月6月29日下午拍摄

海口国贸城市精英大厦后面:绿地变成垃圾场。记者史晓晖 摄


  改善环境卫生重在教育和管理

  三亚市园林环卫局监督检查科负责人唐铁葵说,要想彻底治理三亚的卫生状况,首先就是要加强宣传,加大爱卫工作的教育力度,并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作为环卫部门,我们既没有执法权,又没有处罚权,缺少威慑力,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环卫工人清理。” 唐铁葵说。

  其次,要加强城市管理,特别是要对占道经营要严加管理,很多路段长期处于“无人管”状态,造成宵夜摊污水横流,既污染环境,也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量。环境的治理,不光是环保部门的责任,更多是要靠全体市民共同维护。

  三亚河西环卫局局长范顿雄认为,要彻底整治三亚的卫生状况,不能靠“应付”,而应该建立一套良性的长效机制。对于旅游城市来说,环境就是生产力。他分析说,目前,三亚卫生状况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市民卫生意识淡薄,不仅随处乱丢乱吐,而且部分市民经常将新安置的垃圾箱损坏,导致城市和乡镇卫生实施不足;二是城市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城市管理应该是多部门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而不是靠“单打独斗”;三是缺乏处罚力度。

6月13日1时26分,海口五指山路堆放在人行道边的垃圾。记者 古月 摄

7月10日,澄迈县盈滨半岛盈滨村的一片草地上,生活垃圾堆了一大片,而离这里几百米的地方就是正在开发建设的漂亮的滨海别墅区。记者 王凯 摄 


  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唐先认为海口脏乱差问题存在的5大原因,首先是“规划的缺位”,他说,“海口的停车位仅有5万个,而现在全市小车超过20万辆。”“滨海大道北侧有数十个小区、数万居民,但没有规划菜市场、垃圾转运站、公厕、公交站。”徐唐先说,这些例子都证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没有预留充足空间,造成了当前城市管理的不和谐。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比如海口市建成区面积现在是91平方公里,按照每个垃圾收集站服务半径800米的标准,市区应设有垃圾收集站61个,但海口现在仅有21个。徐唐先说,像这样建设滞后的实例海口还有不少。

  海南省委常委、海口市委书记陈辞认为,加强城市管理必须首先抓文明宣传教育,在市民中营造珍惜爱护环境的浓郁氛围。其次,政府部门要从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整章立制,配套完善城市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制度,消除城市管理中的制度性障碍。要改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成效,增强服务意识。
6月12日23时50分,海口金盘夜市水果摊附近一片狼藉。记者 古月 摄

6月13日1时27分,海口五指山路一小区门前堆放的垃圾。记者 古月 摄


  “一劳”能否“永逸” 治理脏乱差别刮“一阵风”

  目前,海南岛正在掀起一场全面的卫生大整治运动,管理者和每一个市民甚至游客都参与其中,从自己的身边做起,力图真正还海南岛“度假天堂”的美名。

  为彻底扭转海口城市面貌脏乱差的现状,6月18日晚,徐唐先带领副市长徐敏生,海口市四个区和市环卫局、城管行政执法局负责人突击夜查大街小巷。对夜查中发现的部分路段存在的脏、乱、差现象,要求研究长效可行的治理方案。

  6月23日,海口市召开动员会,号召各区各部门全体动员,参与到环境综合整治中。各区先后召开动员会,区委区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形成强大的工作声势。如:龙华区以一百个活动启动点、一百个宣传小分队、每天曝光一百个负面典型、活动持续一百天为载体,以点带面,强化整治效果;琼山区通过广泛调研、集体“会诊”,找准了影响该区环境的七大问题,提出七个明显改善和一个提高的目标。
6月17日凌晨,以往垃圾遍地的金盘夜市变得干干净净。记者古月摄


  整治中,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群众参与的重要性,纷纷举行宣传活动,邀请市民加入到城市环境卫生整治中来。海口市退休干部联谊会的200名老干部主动要求以不领取任何补助的形式,加入海口市城市环境卫生志愿者监督员队伍……自行动开展半月多以来,海口的城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然而,很多业内人士担忧“一劳”能否“永逸”,建立长效机制才能治标又治本。

  近期内,海口市还将组织力量对城区环卫工作的难点、顽症进行长时间、反复的整治,以巩固已有成果。对“门前卫生三包”责任制落实好的单位挂“红牌”表扬,落实不好的挂“黄牌”警告,并发放整治通知书。根据规定,海口市还将建立起由工商、城管、卫生、环卫等部门参与的联动机制,对拒不整改和屡屡违犯规定的单位依法进行处罚。同时设立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基金,从今年开始,海口市财政将从下拨到各区的环卫管理经费中,各预留20万元,加上市财政投入的50万元共130万元,作为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基金,对各区环卫管理质量进行评价,考评条款共19条,各区总分2000分,检查中每扣一分,扣罚500元;对达不到1600分的,视为不达标,海口市政府将对其实行问责。

  为建立健全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三亚市将全市6镇2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划分成60区,并明确片区责任人,签订责任状。三亚市委与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包点“啃”商品街社区和红旗社区两块最硬的“骨头”。其中海南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江泽林包点商品街社区,这里是三亚社会状况最复杂的社区之一,流动人口极多;三亚市长王勇包点红旗街社区,这也是三亚社会状况最复杂的社区之一,三亚第一农贸市场的等环卫重点整治地段都位于此处。据了解,卫生治理不达标的片区责任人将会受到媒体批评、停职检查等处罚。

  海口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廖小平认为,目前海口城市环境管理工作需从体制、机制上建设,寻求治本之策,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予以落实,这样才能实现长效管理。

  陈辞指出,海口眼前的干净都是集中整治的效果,是暂时的,如果不从管理上下功夫,从制度上入手,这种干净整洁的局面难以长久。他认为,环境综合整治需要寻找治本之策,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在集中整治城市环境卫生的同时,把主要精力、主要方向调整到体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上来,建立城市环境管理的长效机制。( 赵叶苹 郑玮娜)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