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查看视频: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培养农民运动的良才
5月27日,海口义兴街附近的省物资(集团)公司职工宿舍很宁静。这里是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旧址。本报记者苏晓杰摄
海口市义兴街,狭窄逼仄,是城市里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巷子,巷子深处一间幼儿园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的欢笑声。这条街上曾经见证过高州商人叱咤风云的高州会馆已被拆除,1927年在此间设立的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也成为一段罕为人知的历史。在高州会馆旧址上重建的一栋6层楼高的职工宿舍也已有些陈旧,湮没于城市高高低低的建筑群中……
1927年,琼崖高级农民军事政治训练所内,主任冯平正为他的学员们讲授军事课,这位曾经留学苏联的农民运动先锋,要求他的学员们学习苏联红军,学好军事本领,英勇奋战。
32名年轻的学员认真聆听,无一不精神抖擞,信心满怀。他们只有20岁上下的年龄,但都是琼崖各地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怀揣着一颗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赤诚之心。
“你们是琼崖农民运动的良才,拿枪的人。”这一句叮咛,穿过时空,永远地印在年轻学员心中,激励他们在琼崖农村耕开一幅崭新的红色图景。
乡村风雷唤醒底层群众
“在党的领导下,红色革命思想从城市渐渐渗透到广大农村。”原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梁洪文说,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中,广大的农民群众开始觉醒,在党的领导下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
1926年2月3日,广东省农民协会琼崖办事处在海口宣告成立,办事处由冯平任主任,何毅为书记,符向一为委员。
在广东省农民协会琼崖办事处和各县农民运动特派员的宣传发动下,短短4个月时间,海口、琼山、文昌、澄迈、定安、临高、万宁、陵水等11个市县相继建立农民协会办事处或筹备办事处,各市县的83个区乡建立起了区、乡农民协会,会员达到8800余人。
“同年6月,中国共产党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加强了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为琼崖革命指明方向。”梁洪文说,党在琼崖各地组织农民协会的同时,还大力组织发展农民自卫军,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利益。
8月,在海口召开琼崖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成立琼崖农民协会,选举冯平为主席。农民协会成立后,提出“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在全琼广大农村普遍开展减租、减息,向地主恶霸、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发动了猛烈进攻,农民运动使琼崖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8月,陵水县农民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地主奸商勾结陵水县长催租逼债,盘剥农民。9月,海口市郊五村农民在冯白驹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护地”斗争。10月,儋县发生了盐场、东方等地农民反对“送租”的斗争。
至1926年年底,除感恩县外,琼崖各市县的区、乡都普遍建立起农民协会,会员发展达到20余万人,能直接领导的群众达100万人,农民运动形成前所未有的高潮。
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
“农民协会的蓬勃发展和农民自卫军的普遍建立,需要更多懂政治和懂军事知识的农民运动骨干。”冯平的侄子,已经81岁的冯子平老人那时尚未出生,他在数十年的记者生涯中采撷了许多细节,为我们还原那段历史。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琼崖地委决定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模式,创办各级农民训练所。在1926年下半年,大多数市县相继办起农民训练所,每期学习3个月,学政治、学军事。军事训练按步兵操典进行,结业后回到农民协会训练农民自卫军。全琼共办各级农训所14所,训练近千名学员。
此时,一所培养琼崖农民运动高级政治和军事干部的学校也在紧张筹备当中,这所学校就是琼崖高级农民政治军事训练所(以下简称高级农训所)。
“从1926年9月开始筹备至1927年初才正式开学,准备了近半年的时间,可见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冯子平说,这里配备的教师队伍都是琼崖早期优秀的革命者。
高级农训所设在海口市义兴街高州会馆,冯平任主任,周逸任政治主任。专职教员有周逸、冯建农,兼职教员则有王文明、柯嘉予、许侠夫、罗文淹、陈公仁、何毅、冯平、吴友农、洪钟、林基、云石天等人。
1950年,冯子平巧遇在高级农训所学习并曾担任学员党支部书记的王文源。王文源详细回忆了学校的点点滴滴:“高州会馆东侧是高级农训所,西侧是琼崖农民协会,中共琼崖地委也曾在此办公。高级农训所后面有一个数千平方米的大操场,足以操练一个团的人马。”
学员站在农民运动前沿阵地
高级农训所由中共琼崖地委直接领导,具体工作及日常事务由琼崖农民协会负责,参加的学员有32人,从乐会、万宁、琼东、琼山、澄迈、临高、儋县、陵水、定安、文昌等地农训所毕业生中选送到海口深造。
在精心筹备后,开始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学习安排得很紧凑,既要学习军事常识,又要进行军事训练。”冯子平说,高级农训所设政治、农运等课程,还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员们自带枪支来学校,以军事学习为主,计划3个月后毕业。
王文源曾动情地回忆,冯平住在高州会馆,每天黎明起床到操场跑步,跑一阵后便到学员宿舍,对学员们说:“同志们,天亮了,快起来。”大家听到冯平的声音,赶紧起床,叠好被子,抓紧刷牙洗脸,背上毛瑟枪,到操场列队操练。
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学员们的军事素养有了大幅提高。32颗赤诚之心,紧紧地向党组织靠拢,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的目标也更加清晰。
1927年4月21日下午6时左右,国民党第三十三团机枪连包围了高州会馆。高级农训所32名学员,除因工作需要调离5人、逮捕中逃走2人外,其余全部被捕。在一个星期后,学员们才乘机逃脱,返回各市县继续领导农民运动。
来自万宁的学员陈之楠,在逃脱抓捕后回到家乡,向村民宣传革命思想。1927年7月,中共万宁县委成立后,陈之楠任第一区区委书记,领导乡村农民运动蓬勃开展。1929年,当革命处于低潮时,万宁县委将一批暴露身份的同志转移到南洋去,陈之楠被安排潜伏下来,接任县委书记职务,秘密开展活动。1931年被敌人逮捕杀害时,年仅26岁。
陈之楠短暂且壮烈的一生是高级农训班32名学员革命经历的真实写照。
他们牢记党的教导,始终追随党的步伐,不顾个人安危,在广大农村中组织农民运动,开展革命斗争。这些热血青年将自己的忠诚书写在琼州大地上,每一条江河、每一寸草木都见证了他们的赤胆忠心。(本报海口5月27日讯)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