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报记者纪燕玲曾苗林文泉图/记者汪承贤
文昌市委书记裴成敏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民生
文昌将大力改善民生
记者:今年和“十二五”期间,文昌将在民生方面有哪些重点投资?
裴成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坚持每年将新增财力的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在医疗、保障性住房、养老、就业、精神生活等方面得到更多实惠,使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今年民生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3.27亿元,加快市人民医院搬迁扩建。坚持每年投入1000万,每年完善一个镇的医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就医环境,继续抓好医疗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强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对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我们继续推进新农保工作,全面铺开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确保企业退休人员增资落实到位,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加大社保征缴力度,强化基金管理,建立健全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完善低收入群体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培育非政府组织,发挥其对政府职能的补充作用,政府扶持设立被征地农民帮扶基金,用于解决部分农民的实际困难。
航天城
记者:航天城项目备受全国关注,目前该项目进展如何?
裴成敏:服务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项目建设始终是文昌市委市政府的首要工作。截止2011年5月9日,发射场区已完成征地面积16068亩,占总征地面积的97.5%,征地工作正在收尾。安置区的搬迁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发射中心建设区域范围内的搬迁工作已基本完成。
记者:被征地农民都有所安置,政府将如何引导他们就业?
裴成敏:文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和长远生计问题,专门成立了全市被征地农民就业保障办公室,千方百计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解决好长远和近期的利益矛盾关系。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强就业政策宣传力度,提供就业信息,并对被征地农民进行针对性很强的就业培训。二是积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将363个用工岗位编印成册,发放到被征地农民手中。三是积极协调航天发射中心周边的企业,优先吸纳失地农民实现就近就业。四是洽谈引进航天育种、春光椰子加工厂、东盛弘蟒蛇养殖场等项目在航天发射中心附近落户,积极为失地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五是给每户失地搬迁农民建设一间商铺,年内建成。
[page]“两桥一路”
加快文昌海口同城建设
记者:“两桥一路”项目建成后,文昌将真正实现与海口同城。您为文昌和文昌市民规划了一个什么样的前景?
裴成敏:“两桥一路”项目总投资约56亿元,是文昌历届政府谋划多年建设的重点项目,是文昌东海岸开发的重要之路,是融入琼北经济圈的关键之路,是事关文昌长远发展的通筋活络之路,更是文昌未来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承载之路。
“两桥一路”项目建成后,文昌将加快与海口同城:一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与海口互相联通对接。届时文昌不仅有滨海旅游公路与海口连接,还有海文高速公路、美兰至文昌公路、东环铁路等与海口连接,真正促进海口——文昌半小时经济圈和生活圈的形成。
旅游实现互动发展。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文昌旅游的发展潜力和活力将进一步凸显,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航天主题公园、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等景点,将与海口的省会城市风光一起引来大批旅客。届时,文昌与海口不仅实现旅游市场互利互补,文昌的城市建设、市场消费、市民生活等也将与海口密不可分。
教育
文昌将新添一所高中
记者:教育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文昌会有何新的惠民措施?
裴成敏:省委多次提出,加快教育发展是海南今后发展的希望所在,也是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重要支撑。
今后五年我们计划投入2.59亿元,全面改善全市各小学、初级中学办学条件。其中投入1500万元,在文城地区改(扩)建1所市直属小学,切实解决城区小学学位紧缺、班额过大的问题。在学前教育方面计划投入3000万元,在全市17个镇各新建、扩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确保每个镇都有一所公办幼儿园;创建5所省一级幼儿园,8所市级示范园。义务教育方面,我们积极推进“两免一补”政策,计划投入7000万元,资助全市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9400人次。在高、中职业教育方面,继续对全市中职生实行“四免一补一奖励”政策,按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同时,我们将加大教育基础设施投入,计划投入2.05亿元,分期分批集中开展中小学危房改造、抗震加固,重建校舍9.4万平方米,加固校舍25.6万平方米;并计划投入800万元,启动全市中小学厕所新建、改建工程。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在文城再办一所高中和一所幼儿园,解决高中和幼儿园阶段学位紧张的问题。同时完善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就学制度。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子女上学问题。
[page]保障性住房
投入28亿元建设保障房
记者:随着航天城和“两桥一路”工程的建设,文昌目前的房地产火热,在住房建设方面如何保障夹心层以及困难群众人群的住房问题?
裴成敏: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航天发射中心、“两桥一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的上马建设,文昌已经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热点地区。受此带动,近年来文昌的房地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推进房地产业建设的同时,我们始终十分关注困难群众人群的住房问题,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将保障性住房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加快建设。
目前,我市已动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138套,完成了1674户农村危房改造和263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户建设,完成投资5.22亿元。今后五年,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计划投入28亿元,新建廉租住房400套,新建经济适用房3000套,新建限价商品房3000套,新建公共租赁住房1500套,改造城市棚户区和国有工矿棚户区1000套,完成0.75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建成1260套农村老师周转房,建成1500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户,共建成各类城镇保障性住房1.92万套。同时我们要求各级机关单位深入调查了解我市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状况,努力建立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情况信息系统,建设快捷高效的保障性住房申请平台,力争在省内较早解决我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增收
发展精致特色农业促增收
记者:增收问题是全国关注的重点,文昌会有何新的动作促进农民增收?
裴成敏: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最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强岛富民。文昌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农民的收入问题,千方百计在政策上、措施上做好保障和服务,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我们主要采取了下面几点措施:
加大各项资金的扶持力度。今年我们将充分利用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执行好、落实好和使用好农业专项补贴资金的同时,在产业化、现代农业发展、设施农业、农业科技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切实抓好为农服务工程,加快热带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增长,为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
突出发展精致特色农业。充分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类专业协会的带动与辐射作用,引导农民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文昌鸡、冬季瓜菜、海淡水养殖和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的“九大”基地农业,促进我市农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镇域经济,产业带经济链不断延伸、拓展,确保农民增收。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根据我市资源和特色主导产业的优势,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引导,重点扶持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和辐射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多形式、多渠道为他们提拱资金、科技、信息等服务,搭建各种服务与发展平台,促进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发展,逐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载体,农民广泛参与,产业链条纵向延伸的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化全面提升,实现农民增收。
抓好农产品深加工业。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重点扶持一些有较大影响与竞争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深化椰子加工、工艺创新,做精做强以椰子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形成一条从种植到综合开发,从深加工到销售的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椰子产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page]旅游
发挥航天城地标效应
记者:伴随海南创建国际旅游岛的机遇,文昌如何做大做强旅游业?
裴成敏:1988年建省之初,文昌以椰风海韵自然资源和侨乡人文资源享誉海内外,但随着东线高速公路绕过文昌,文昌的旅游渐渐被边缘化。值得高兴的是,近几年来,随着文昌航天发射中心、航天主题公园相继开工以及东环铁路的建成通车,特别是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文昌旅游重新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今后五年文昌的旅游产业将以建设具有椰林、航天、侨乡、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滨海旅游城市为战略定位,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中赋予我们建设现代航天城为重要载体,以“一带两公园、七镇四组团”为主要抓手,发挥航天城地标效应,实现差异化发展。
今年我市在环境优美、风景独特的“八门湾”,打造了“环八门湾绿道”,总长54公里,涉及4个镇33个自然村,沿途景点依据特色划分为五个景区。同时,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开通了文嘉公路、文铜公路、文昌大道、文清大道和龙楼三角路至东郊椰林道路,并开工建设了滨海旅游公路龙楼至昌洒段,基本解决了文昌旅游交通制约瓶颈问题,进一步优化了文昌的旅游及投资环境。今年我们还将加大配套旅游公共环境的改造,计划投入超千万元,新建一批交通标识和33座旅游公厕。
我市还是琼北旅游圈和琼北湛江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之一。我们将借助琼北湛江区域的整体资源优势,通过积极参与和组织举办各种大型活动,大力宣传推介文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旅游产品,不断创新旅游精品线路,为游客畅游文昌提供更多层次的选择,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旅游业。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