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支柱产业
海南: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先导支柱产业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作者:蔡于博    2011-06-04

  新华网海南频道6月3日电(记者王存福)当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海南近日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表明,海南将多措并举着重推进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海南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海南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海南省发改委主任林回福表示,海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将其加快培育成为海南省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近一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意见》提出了海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20年的分两步走发展目标:第一步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生产技术水平和综合效益方面,形成3-4个全国领先的行业,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左右。第二步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生物、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海南省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先导产业的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在局部领域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旺盛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整、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意见》提出了海南在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

  生物产业:着重打造金种子工程,加快南繁育制种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粮菜果的优品育种;发展水产苗种及海洋生物优品育种。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建设国内先进水平的新药研发平台,增强南药、黎药、海洋药物的自主研发能力。加快先进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建立人工皮肤组织库,发展再生医学,培育微创整形再造美容产业。

  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材料生产项目,培育从硅片到太阳能电池的完整产业链,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积极推进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源开发。

  新材料产业:发展汽车、航天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需新材料。大力发展特种玻璃、航空航天玻璃、生物纤维膜等新型材料。发展工程塑料等先进结构材料。发展通信级塑料光纤产业。扩大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产能。发展新型建材等产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支持实施宽带网络倍增工程,促进物联网建设,发展基础软件、数据备份库、应用软件等产品开发,提升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旅游、农业、医卫等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发展软件研发、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培训等产业,早日建成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满足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需求为导向,发展高端旅游装备技术研发和产品制造。鼓励发展旅游房车、越野和户外运动、潜水、高尔夫等相关制造业;培育航空修造业。发展游艇、修造船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引进轻型水上飞机等项目。

  节能环保产业:鼓励发展小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城乡生活垃圾转运技术和成套设备生产和应用。加快建设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农村沼气项目实施,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产业发展。着力突破整车技术、动力电池、电子控制领域关键产业化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

[page]

  --海南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海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海南省具有培育和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和潜在优势,必须主动抢抓机遇,加快实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目标。

  海南省区位独特,生态环境优良,热带海岛的综合资源条件较好,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海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快速崛起,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海南省具备发展知识密集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潜在优势,一批太阳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将形成全球最大的光伏产业基地;国内外著名信息企业相继落户,推动了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迅速壮大,为海南省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好海南省经济特区的政策体制优势,加大引进力度,能够较快地培育和发展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提升海南省产业层次,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这位负责人表示,当前,海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面临严峻挑战。产业开发层次低、结构不优,整体基础薄、技术弱、集中度不高、价值链短,高技术人才缺乏,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多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等问题突出。2009年海南省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0.35%,远低于全国1.8%的平均水平。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少,国家认定的729家企业技术中心海南省仅2家。支持创新创业的投融资和财税政策、体制机制不完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

[page]

  --多措并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

  海南省发改委产业处处长高佃恭表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多措并举。

  一是加强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力争将海南省生物育种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信息服务应用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力争在太阳能光伏光热产业、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紧跟国家在生物、信息、空天、海洋、地球深部等基础性、前沿性技术领域的重大部署,加强交叉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提高基础技术研究水平。

  二是加大企业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对面向应用、具有明确市场前景的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建设南繁育种工程实验室、热带海水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创新药物研发及产业化中心、特种玻璃技术研发中心、光伏电池研发中心、通信与网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工程研究中心等若干具有先进水平的科研平台。加强产业集聚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是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具有优势的产业向园区集聚。培育洋浦经济开发区、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口综合保税区、老城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昌江循环经济工业园、定安塔岭工业园、陵水低碳科技园、海南生态软件园、三亚创意产业园、文昌神州数码信息产业园、海南三亚国家农业科技园、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以及万宁、儋州木棠等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示范基地,形成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发展。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徐逢贤说,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健全财税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具体包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税收激励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积极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等。

  徐逢贤表示,海南要切实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产的要素保障。在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优先安排用地预审,确保项目及时落地、按期投产。统筹协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集中区的用地需求,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产业集中区等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统筹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安排。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科研机构用地可以划拨方式供地。加强供水、供电和供气能力建设,落实天然气用气指标、直购电试点工作等政策,确保海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水、用电和用气需求。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