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槟榔村变化翻天覆地(图)
槟榔村变化翻天覆地(图)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陈曼莉    2011-06-10

职工代表在参观槟榔村黎族文化图片展。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槟榔村是三亚市凤凰镇一个黎族村庄,2005年以前,这里的村民住低矮的茅草房,村中卫生环境极差,一下暴雨洪水漫灌,村民苦不堪言。

  2006年开始,三亚市委市政府响应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改善村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化体育设施,并引进旅游公司发展乡村游,经过5年多的发展,如今的槟榔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住新房,个个劳力有事干。

  今天中午,290名职工一走进槟榔村,就被村民们请上电瓶车,开始环村一周的游览。

  这些村民也是乡村游公司的司机,他们对村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车一开动就头头是道地介绍起槟榔村来。

  行车在村道上,周围处处都是景。挺拔的槟榔树下,掩映着桔黄色的黎家民居,清澈的槟榔河蜿蜒流过村中央,河两旁瓜果飘香。

  村民蓝福荣给职工们介绍,2005年以前,槟榔河没有整治,河堤低矮,一下雨河水就漫进村中,加上村道没有硬化,泥泞不堪,人畜混居,脏乱不堪。

  为了让职工代表们眼见为实,蓝福荣把大家带进展览室,这里陈列有槟榔村改建前后的图片对比。

  海南金海浆纸有限公司的职工王谊在参观了图片展后告诉记者,槟榔村最大的变化是村民们的居住条件变了,“以前是矮茅草房,现在是漂亮的平房甚至楼房”。

  从展览室出来,职工们沿着槟榔河往村内走,村道旁洁白的太阳能灯吸引了大家的注意,这种灯既美观又环保。

  蓝福荣自豪地补充,槟榔村是全国首批“生态文化村”,村主要道路边、活动场所、河流边、球场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灯。

  逛完花园式的村庄,蓝福荣把大家带到村中的设施农业基地,让职工们参观现代农业。

  一座座结实的大棚,一排排先进的滴灌设备,让很多职工禁不住走上前仔细研究起来。

  蓝福荣介绍,设施农业使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以前5个人干的活,现在只要一个人就够了。

  “我家这片大棚,每年为我增加收入5万多元。”蓝福荣告诉大家,以前水田只种水稻,经济收入主要靠槟榔,现在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都在用多种方式增加收入。

  行走在村中,每隔不远,就看到装饰独特的农家乐,游客们在里面悠然地享受着美食。“农家乐是最赚钱的,现在村里很多村民都开起了农家乐。”蓝福荣说,随着外地游客增多,村民在旅游方面的收入也在逐步增加。

  蓝福荣给职工们介绍,如今的新农村除了收入增加了,居住条件改善了,生活也更有保障了。

  蓝福荣告诉大家,现在农村的医疗保险,每年缴纳30元至100元不等,就可以享受各种比例的住院报销。

  听着蓝福荣的介绍,看着蓝福荣的笑脸,职工们也非常开心。

  (本报海口6月9日讯)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