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网6月12日消息(南海网记者蔡于博)“全国网媒齐给力,聚焦海南旅游新业态”系列访谈第七期日前在南海网演播室举行,本期邀请东方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符德红、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王琳、海南日报记者梁振君,共同推介东方旅游资源、探讨未来发展。
符德红:东方市旅游资源丰富 分为七大类“从最北端昌化江入海口至南端乐东交界,东方旅游资源丰富。”符德红首先介绍了东方或著名、或鲜为人知的旅游资源。东方市地处海南省西部,西濒北部湾,海岸线长128公里,旅游资源总体上分为七大类。
一是热带江河湖海旅游资源,有滨海北片区、大广坝、金月湾、四必湾、昌化江入海口以及城区湿地。其中大广坝是海南第二大水库,水面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周边的原生态植被保护较好。登上大坝一望无际、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周边环境里负氧离子含量高,对健康有利。游览完大广坝,品尝水库里的鲜鱼是一大特色。
二是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有黎族“三月三”发源地、黎族民间织锦。其中原生态的“俄查村”整个村庄都是古老的船型茅草屋,五十岁以上的黎民几乎都有纹脸,生产耕地、生活用品、黎锦、生活习俗、黎歌等等都体现出非常原始的黎族特色。
三是生态生物旅游资源,有黄花梨文化园、高坡岭、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猕猴洞、俄贤岭、天安“小桂林”、红兴温泉。东方拥有独特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田坡鹿,在近年良好的保护下已繁衍到将近两千只。
四是文化史迹旅游资源,有鱼鳞洲、汉马伏波井、黎族白查村、墩头老街,古镇州城遗址、感恩峰火台、元军石刻、符确墓。汉马伏波井井口直径八尺,即使干旱井水也从不枯竭,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把周边村庄的村容村貌绿化改造,带动旅游可以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
五是生态农业旅游资源,有感恩平原的菊花基地、兰花基地、香蕉基地、芒果基地。六是工业旅游资源,有八所港、工业园区、风力发电机排、1-1钻井平台。七是商贸旅游资源,即中国—东盟商贸旅游区。

“东方没有处在很有利的地理位置,反而使得很多原生态的东西得到了保护。”王琳表示,自己听说了“俄查村”,便很想有机会去看一下,感受黎族文化魅力。从旅游开发角度来说,黎锦、黎歌、纹身等是一个亮点,文化内涵是海南东部地区原有的沙滩、海景无法替代的。合理开发还能起到保护作用,使民族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东方‘白查村’和‘俄查村’为代表的船型屋代表了黎族的建筑技艺,但前几年村民搬到离老白查村一公里远的新房里。”梁振君提出了疑问,船型屋无人居住,许多老房子面临修缮不利、濒临损毁的状态,虽然船型屋及时被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在真正的保护方面还没有找到突破口——如果政府从纯粹公益事业的角度去投入维护好,但是没有人参观、没有增加当地收入也很难做;而商家投资开发做旅游景点必然想要回报,利用这个黎族文化的卖点在哪里?
“村民可以自发组织,这批人不做别的事情,就只需要接待来村子的游客。”王琳例举在韩国看到过的案例,“就是村子继续保留为一个原始的部落,但是有专门的人接待游客。但还需要把游客限制在村子的某一个区域,不能让太多的人进入,否则会对原来村子的生活产生破坏。”游客去居住不会影响村民原有的生活状态,一方面村子保留下原生态的东西供人们互相交流不同文化,一方面满足旅游需要为村子带来经济收入,不管从旅游开发角度来说还是从研究学术角度来说都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模式。
[page]

网友提问:东方将如何打造黄花梨文化?
“五月份举办的黄花梨文化节非常热闹,今后东方要如何打造黄花梨文化?”南海网主持人卢天琴选取网友较为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
“黄花梨在明朝是向宫廷进贡的珍品,采访的一个专家说过,黄花梨长三十年只有胳膊这么大。”梁振君介绍,东方环境气候比较干旱,黄花梨长在峭壁山上,历经几百年才能真正长成。东方通过举办黄花梨文化节其实是在替东方旅游造势,寻找一个发展旅游的切入点。
“东方做花梨木不是砍伐,而是大力保护它、种植它。”符德红表示,东方黄花梨有一定的储量,但是目前只可以观赏,不允许出卖,因为它不可再生,卖掉就没有了。目前东方正在倡导大面积种植花梨木,这个工程已经进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前景非常好。
东方旅游需要系统推广 盼解决招商引资瓶颈
“总体感觉东方有非常多值得去的地方,可惜没有系统推广,很多人想去但是不知道怎么去?”南海网主持人卢天琴总结了自己的感受。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总是全岛最后一个看到太阳的,那种感觉无与伦比。”梁振君曾坐着快艇游览喀斯特地貌的大广坝水库热带河谷,途中能欣赏到山水雨林,“大广坝水库现在归国电海南公司管,负责人曾经给我看卫星图,水库是一条直线延伸的,许多旅游资源都没有报道过,知名度不够。”他认为要把东方旅游资源推广出去,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开发商进行高端投资,使东方发展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新的旅游增长点。
“大广坝景区已经列入我们十二五规划里面了,近期总规已经做好,有关专家正在进行评审中。”符德红表示,既然列入计划就需要加快发展,要充分利用资源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来开发,原则是政府主导、规划先行、市场需求、企业运作。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东方市地处海南岛西部组团,定位为发展生态旅游、探奇旅游、工业旅游和滨海旅游等,东方市与西部县市产品既有竞争,又相互区别。因此一方面要突出自身特色,寻求差异化发展路线;另一方面要融入区域间旅游协作,打造海南西部特色旅游,与东部地区形成互补和互动。不久前,儋州、澄迈、临高、昌江、乐东、东方、白沙西部七市县签订了《海南西部七市县旅游协作区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将共同积极推进海南西线旅游和海上旅游,有序开发山区和森林旅游,深入挖掘文化旅游,形成东西并举、山海互补的旅游新格局。
通过规划的指导,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还要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政府的服务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客商真正注入资金来开发并且形成规模。东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也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形式进行运作,但过程中也出现很多问题,特别是土地利用问题。“因为以前政府没有储备土地,而在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项目用地的问题。目前东方建设用地的面积指标有限,需要多做一些沟通工作取得省委省政府支持来突破这个瓶颈。”符德红表示,做好这些基础工作,近期内东方的旅游发展才能更快、更扎实一些,把三、五个知名景点、景区先开发出来,然后逐步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
附:东方旅游发展的定位与思路
(一)发展定位
站在海南岛构建国际旅游岛和加快海南西部开发建设的高度,以打造“感恩福地,花梨之乡”为品牌统领,以娱乐休闲与商贸购物旅游为驱动双翼,以休闲度假、民族文化、观光探奇、休闲农业、工业旅游为骨干支撑,充分整合资源、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将东方市建设成为独具热带娱乐度假氛围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海南旅游发展第三极、海南西部旅游中心城市。
(二)发展思路
1.近期发展目标
以设施配套、重点项目打造与品牌推广为主要任务,初步确立旅游目的地形象,并得到国内外市场认可,逐步成为海口、三亚旅游黄金线的主要延伸目的地节点。
中央湿地公园、大田黎族风情小镇、环东方湖主题旅游度假区、昌化江三角洲自然公园、四必湾滨海度假区、金月湾滨海休闲娱乐区、大广坝湖滨生态旅游景区、感恩平原热带休闲农业发展区等“八区”项目一期工程落成并投入使用。到2015年,东方市年接待游客总数达到100万人次左右,其中,国际游客达到2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亿元左右。
2.中期发展目标
商贸娱乐成为东方市旅游的核心产品,外向型旅游发展模式进一步确立,在此基础上,运动养生、休闲度假、观光体验等产品功能得到发展,形成独立的旅游第一目的地城市,并加强与昌江和乐东两县的旅游合作。
南部工业旅游区、东河黎锦基地、北黎南阳老街主题街区、日军侵琼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项目落成并投入使用。
到2020年,东方市年接待游客总数达到250万人次左右,其中,国际游客达到5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亿元左右。
3.远期发展目标
形成以商贸娱乐为主,辅以多重功能的旅游产品综合体系,旅游目的地地位得到巩固,成为国际旅游岛西部旅游中心城市,海南旅游发展第三极。积极参与海南省旅游市场的分工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寻求外部效益,形成环北部湾沿岸旅游的重要节点。本地旅游产业链全面成熟,产品开发、运作及市场营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5年,东方市年接待游客总数达到500万人次左右,其中,国际游客至少达到1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届时,东方市旅游业总收入将占全市GDP的14%,成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4%。全市共有饭店90家,其中,星级以上80家,提供3000个旅游直接就业机会,9000个间接就业岗位。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