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后一班客轮离港 海口新港客运历史完美谢幕
最后一班客轮离港 海口新港客运历史完美谢幕
来源:南海网     作者:陈曼莉    2011-06-15

城事纪录:再见,海口新港

  曾经热闹非凡的海口新港将归于平静,这名小女孩见证了新港客运历史终结的时刻。(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紫荆6号”轮渡代替原定的“海鸥3号”, 搭载了51名乘客,以最后一班客轮的身份驶离海口新港。(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最后一班客轮“紫荆六号”顺利离港。(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6月14日下午的海口新港,因为稀少的候船乘客和港口大门前挂着的一条“热烈欢送海口新港最后一班客轮顺利离港”,显得有些特别。18时,“紫荆6号”轮渡代替原定的“海鸥3号”,搭载了51名乘客,以最后一班客轮的身份驶离岸边,一声鸣笛向新港作最后的道别。

  这一天,承载和见证了海口30多年城市发展,经历了“十万人才下海南”盛况,曾经是海南最大客运口岸之一的海口新港结束客运历史,全部业务搬迁至海口秀英港。

  海口新港送走最后一批乘客

  17时40分,一声鸣笛,“紫荆六号”客轮缓缓驶入新港,停靠码头。18时,51名乘客作为最后一批乘客,迎着雨后清新的海风踏上原本能承载600人的“紫荆六号”,“乘客很少,位置很宽松,环境很舒服,没想到能作为新港的最后一批乘客离开。”来自广东湛江的乘客杜女士有些意外。

  随着客轮的远去,“紫荆六号”的船长黄省养向岸边挥手告别:“下次秀英港再见!”对于这位与海口新港结缘30多年的老船长,黄省养有些淡淡的愁绪,因为他在新港结识了很多朋友,很多船员还在新港安了家,这里留下了他许多难以忘记的历史印迹。

  在岸边,最后一班轮渡的驶离,新港的搬迁,对于在这里工作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21名工作人员来说,尽管感情上多少有些难以割舍,但大家没有想象中感伤。用海口港务新港客运轮渡公司综合办主任周雪松的话说,“除了换一个工作环境,新港的搬迁对大家没有过多的影响。”因为从2005年海口港、海口新港和马村港“三港合一”改革之初,新港搬迁的消息就已传出,大家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海口新港热烈欢送最后一班客轮顺利离港。(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紫荆六号”作为最后一班客轮驶离海口新港。(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page]

  从滩涂到最大港口见证海口30多年发展

  此时,一位站在岸边的“老新港人”老王抓住了记者的视线。从1976年新港扩建开始,他就与新港结缘,30多年里,从事了仓储、票务、客服等各种工作,退休后一直居住在新港宿舍区,每天傍晚都会来到海边看看当天最后一般轮渡的徐徐离开。“最初以海口滨海大道为界,往北都是一片海边滩涂,港口常被泥沙淤塞,水浅难于航行。”老王告诉记者,1952年,经简单修复后正式开港。1973年,国家投资进一步扩建。1976年,广东省投资在海口门(原海口内港入海处)兴建“海口新港”。拥有1个客运码头、2个滚装码头、7个货运码头,是当时海南水运客运、车渡流量最大的口岸和货物装卸港之一,也是海南省政府定点的“绿色通道”重要口岸。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海口新港历史上最热闹的时期。老王说,1988年,海南建省之初,一批批怀抱理想的闯海人,乘坐客船横渡琼州海峡,从海口新港登上刚刚建省的海南这片热土,创出了“十万人才下海南”壮观景象。1991年至1992年,又有一批“掘金人”纷纷乘船度过琼州海峡,要在海南创一番大事业。“当时码头上、港口门前的广场上,到处是乌丫丫的人群。”30多年来,海口新港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为海南的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见证了海口30多年的经济发展。

“紫荆六号”船长黄省养与海口新港结缘了几十年。(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海口新港送走最后一批乘客。(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最后一批51名乘客乘坐“紫荆六号”离开海口新港。(南海网记者 张茂 摄)

  海口新港归于平静后将华丽转身

  2005年,海南省政府按照开始推进海口秀英港、海口新港和马村港“三港合一”,这也预示着再热闹的海口新港最终也将归于平静。按照规划,新港将由原来的货运及客运码头转为游艇码头,以商业、娱乐、休闲为主。新港从此开始新的使命,陆续将货客运业务进行转移。

  2006年7月1日,海南港航控股有限公司对港口客滚运输业务作出整合,将从新港发班的海口至海安的8个客运航班全部移至海口秀英港发班,正式迈开了整体转移的步伐。2009年,海口至北海的客滚船业务全部搬迁至秀英港。今年,海口新港的全部业务迁移至秀英港区,新港车站也随同搬迁至秀英港区,15日起全部业务在秀英港营运。

  事实上,海口新港客运使命终结未必全是伤感,因为新的使命为大家带来新的环境和期待。根据规划,新港定位为“公共休闲商业区”,未来新港片区规划结构为“一带一园一区”。“一带”是指沿海休闲旅游带,将海口市歌剧院、世纪公园、滨水绿带等最能体现滨海休闲风情的功能要素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一园”是指由世纪公园和滨海公园组成的文体休闲公园,为海口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一个公共休闲绿意空间;“一区”是指新港居住片区。

  同时,将在新港布置游艇码头,设置游艇俱乐部,在沿海一线留出公共绿化带,建设休闲绿化、休闲商业等设施,同时,打通多条通向海边的绿化廊道,供市民休闲娱乐。

  海口新港将华丽转身。

  (南海网海口6月14日消息)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