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秀东路低价倾销的岛服
因不堪租金上涨的压力,以及周边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一家有10年历史且获得省著名商标的品牌岛服,这个月正式退出我市海秀东路的一家商场。
岛服在商场内难销,在商场外的地摊上却热卖。目前,在海口正规厂家的岛服专卖店仅剩四五家,而明目张胆销售“三无”产品的大小岛服店铺竟有几百家。
极具地方特色的岛服,已现身欧洲国家的大街上,岛内外人们对它早已不再陌生,它也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然而由于长期产品单一,鱼龙混杂,已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租金高涨 “这是在掐脖子”
“门外乱七八糟的摊档越来越多,商场的租金也涨了,这个月我们坚决要退出。”在我市海秀东路规模最大的一家商场,一家岛服厂家总经理告诉记者。
该厂有着10年的历史,生产的岛服曾获得“全国旅游商品金奖”,是我省著名商标品牌。商场的租金上涨,被该总经理形容是“掐脖子”。
据介绍,商场一平方米的租金,由原来的二三百元涨到现在的四五百元,稍有规模的柜台有80平方米,每月租金就要4万元左右。“像我的服装,最贵的也就100多元,要卖多少衣服,才能支付得起租金?在商场一个月收入8万元,我却要支出13万元。”该厂总经理说。
据服装经销商们反映,商场一般实行保底加提成,“当你有点钱赚时,他的租金价又调整了,一直调到被掐脖子很吃力的状态,接下去,就越来越难做。”
商场越开越多,似乎没有岛服一席之地,很多商家有了不做的念头,也不愿在商场内做大。于是,不少岛服的厂家和经销商,开始走出商场,把心思全部放在街头专卖店,或选择直销等其他经销之路。
地摊挤兑
正规店
仅剩四五家
10年前,“金利来”领带在海秀东路的免税商场发家,几百元一条。然而,商场门口摆卖的假冒伪劣“金利来”,七八十元一条。最后,正规“金利来”的市场越做越小,只好偃旗息鼓。
海南阳光海韵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伟震说,岛服也正遇到类似的情况。正规店目前生存难,有多个因素制约,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假冒伪劣产品的冲击。
记者走访海秀东路和南宝路一带发现,除了“阳光岛”、“金椰”、“生态风”等几个岛服品牌专柜和专卖店外,竟有二三十个不知名的岛服摊档。
据了解,目前正规岛服销售价,多是在128元至168元,上市的尚没有几十元的货,而那些摊档上的岛服,价格大多在15元至40元。在DC商业城附近一家摊贩的岛服打出招牌———“全场清仓一律10元”。市民们反映,在夜市上,往往一排就有10多个卖岛服的摊,有的价格竟低至几元。
据省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郑盛尧介绍,文明东路批发市场和得胜沙路服装店低价销售的各种岛服,很难找到一件真货,基本都是假冒伪劣和“三无”产品。目前,海口生产这类产品的厂家,不完全统计有几百家。这些厂多是家庭作坊式的,请几个工人,产品上一般不留厂址电话等,有的生产一段时间就转手。靠实力在市面上打响的正规厂家的正牌店,陆续关停或转手,目前在海口仅剩四五家,全岛正规店也就几十家,但伪劣岛服店有上千家,“这惊人的比例,是正规厂家面临的最大尴尬。”
采访中,也有市民表示,商场租金提高也不全是坏事,至少可以缩小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正规商场的生存空间。然而,低端产品也可租夜市地摊摆卖,与正规产品是各有路子,所以根本难以禁止。
市民反映最强烈的是,目前一些大商场物业受利益驱动,门前广场不让泊车,竟出租给小摊贩卖东西,节日期间摆卖的服装等几乎全是假冒伪劣产品或处理货,这实际上是为非法产品冲击正规产品推波助澜。
价格低廉
只是看上去很美
在DC商业城附近摊档上看岛服的李女士说,她去年买过一套10多元的岛服,拿回家清洗时出现掉色现象,穿一次后,“胸前就成了大花脸”。这次来海南参加会议的总公司老总让她帮忙代购一套岛服,她在街头上转悠了半天,还是决定去商场选购价格较高的品牌岛服。听到李女士的抱怨,摊档上的销售员忍不住解释说:“有些深色岛服脱色正常,但我们卖了五六年,也没听说过穿一次就不能穿的。”
北京的程先生上个月来海口,看亲戚顺便旅游。他在街头看见岛服才30元,当即就买了一套换上。结果,程先生在逛商场时蹲下身欲抱亲戚孩子,动作稍大了点,裤裆当即被撕裂,急忙下扶梯,刚抬起手臂,“哗”地一声,袖口又开叉了,扣子也掉了一个。程先生说,没想到岛服看上去那么靓,穿起来这么差。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劣质岛服与品牌岛服相比,针脚大、做工粗,许多线头外漏,有的摸上去感觉十分粗糙,但有价格优势,仍受部分消费者的青睐。
南宝商城内的岛服批发摊主告诉记者,一般只有来海南参加会议或有钱的旅游者才会买一二百元的品牌岛服,大部分旅游者都会选择几十块钱的,岛内旅游结束就丢掉,反正都是同样的花色,看起来是同样的效果,有岛服的样子就可以了,“所以商场里的品牌岛服销量就明显差些。”
据正规厂家们介绍,他们生产岛服用高质棉,做工讲究,针头干净,口袋上往往有对花,可以穿四五年。小厂则用很粗的稀质纱,不仅针码粗乱,口袋花也随便一贴,线头一拉就很长。这些区别,懂行的一看一摸就知道。
令厂家们最头痛的是,服装方面的知识产权没办法保护,仅可保护品牌,品牌如有相似或盗用可起诉申请维护权益。自行设计的岛服图案都申请了专利,可不法分子买一件照套照印,坐收暴利。
偷工减料
能省1元就省1元
郑盛尧讲述一件亲历之事:一位朋友是内地公司的老总,来海南出差,要给员工带礼品,问他在哪可买到岛服。他如实告知,要正规的,可到商场或专卖店,100多元一件,要便宜的,可去得胜沙路,价格是20元,但质量不能保证,尺寸也不对。结果,朋友买了200件便宜的。不久,另一位朋友传来话说,那位朋友买的岛服,洗后缩水得一塌糊涂,竟责怪他没有介绍好货色。
郑盛尧说,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是能省1元钱就省1元钱,不会像正规厂家严格按标准生产。比如,尺码是4个“×”的,其实按标准就是两个“×”。因此,如果碰到有人要其帮忙代买便宜的岛服,他都是按大一些号的买,为的就是防止缩水不能穿。
据了解,假冒伪劣的岛服,有来自岛外的,也有来自海口东山镇、灵山镇等农村的。除了在面料、做工、图案等方面难以达到正规厂家的生产要求,还欠缺生产服装必须的定型整理工艺,因为没有几千瓦的锅炉等设备,所产岛服没有经过蒸洗、定型、预缩等。
由于这些岛服便宜,对于来旅游的消费者来说,等发现购买的是缩水岛服,也大多不愿费时费力进行投诉索赔,只会认为是海南岛服的质量太差,直接影响了行业形象。
市场混乱
长期缺乏监管
市场上岛服良莠不齐,给行业带来震荡,也加快了正规厂家产品更新力度。
海口亨生服装厂一位负责人介绍说,目前该厂生产和经营的岛服,不断更新的已有几十种。在周边劣质同类产品的冲击下,只有选择加快新品开发,但是,成本也会更高。“没办法,原来有8个花式就足够卖,现在80个也没原来的生意好,这是很矛盾的。我们有很多新开发的产品,但没办法上市场,除了知名度问题和产品结构配套不够的原因,还有就是被挤得上不了市面。”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很多厂家深知岛服的需求量是有的,也看得到其美好前景,虽然目前困难,没有办法面对劣质产品的冲击,但大都选择了一个“挺”字。
厂家们反映说,在海口景区不太明显,而在琼海等地任何一个景点,大小店都在卖岛服,三亚大东海商家开店就开岛服店,很多货色都是以次充好。达到这种程度,一方面说明产品受欢迎,另一方面则说明市场监管近乎真空。
我省一家著名岛服公司董事长介绍说,2001年时,市场上假冒和低劣的岛服还比较少,只是仿花色的较多。他参加工商和质监等部门召开的一个座谈会后,当时有个特别的想法,想投下二三百万元挤兑低端市场,也是为了占领市场,“你能做低端的,我也能做,但我不一定赚”。但是,这个想法最终被放弃,因为经调查了解,低端市场太大了,不是一个人、一家企业就能“扭转乾坤”的,还不如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海口丝妮雅服饰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化明预测说,如果不当竞争进一步扩大,不仅很多厂家仍不敢生产真正的高端产品,而且正规品牌的岛服价格势必要被拉下。
他建议说,服装虽与别的产品不一样,劣质的不会直接危害身体健康,职能部门不能做到像对待食品类一样严管,但任何产品都应经质检关进入市场,也都应有一定质量标准,正规生产的岛服有标准,地摊货起码也应达标90%。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岛服可做不同级别的,也可卖得很便宜,但必须达标,起码不能脱色、缩水严重,不能是质量不过关的“三无”产品,“如果满街都能见到质量太差的这类产品,那么,海南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挖出来的一个新鲜的旅游拳头产品,就被糟蹋了。”
企业家们反映说,岛服绝对是个好品种,它不单是商家共同的品牌,也涉及到海南形象,形象树立起来难,毁掉太容易了。目前岛服面临的困局,不单对行业,对海南形象也是严重污染,如同满地垃圾一样,需要净化。商家们呼吁有关部门,借助建设国际旅游岛的东风,在全省向“脏乱差”开刀综合整治环境的同时,能对岛服市场也进行一次清理整顿。
手记
市场,是洗牌的时候了
融含了地域文化等特色的岛服,不仅是一个服装,一个宣传载体,从某种角度来讲,它更是代表了海南岛的一个对外形象。
一家品牌岛服遭遇克隆,厂家带执法部门去地下黑窝点查处,不久,又发现该窝点假冒其他厂家的品牌生产。记者提出要去暗访,该厂负责人说什么也不愿透露地址,反而极力劝说:“你们当记者的最好别去冒这个险,那其中有利益集团纠结,你们千万别去碰。”
行业人员反映说,夜市地摊和批发市场,找不到一件真的岛服,商场门口和部分景点里,到处都在卖劣质岛服,这些相关部门都清楚。行业协会只能呼吁,现在海南岛服正处于成长期,当下最需要相关部门的保护与扶持。
麻木就是犯罪,失责就是失职。岛服对于老百姓们来说,已不陌生,但市场上的乱象,真的让人忧心不已,这个特殊的行业市场是到了该重新整理的时候了。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