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口市规划局:改五公祠大门 打通红城湖路
海口市规划局:改五公祠大门 打通红城湖路
来源:     作者:陈曼莉    2011-09-27

  本报海口9月26日讯(记者史晓晖)记者从海口市规划局召开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新闻通报会上了解到,《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2020年)》已通过省政府批准实施,该规划中,计划扩大五公祠的规划控制和用地范围,把红城湖路向东延伸打通,再将五公祠的大门改在南边或东边。

  计划扩大五公祠用地范围

  海口市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五公祠是我省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不少游客前来参观,但目前五公祠的大门位置、朝向皆不利于游客和车辆进出,周边其他建筑物也杂乱,影响景观视线。

  据介绍,海口计划扩大五公祠的规划控制和用地范围,把红城湖路向东延伸打通,再将五公祠的大门改在南边或东边,拆除控制范围内的一些建筑物,建设大型旅游车停车场,让五公祠的环境透亮起来、周边开阔起来,总体上有一个大的改观,成为一个大气的著名文物古迹游览景区。

  对海瑞墓、丘浚墓及故居等文物保护单位,规划上也采取了扩大规划控制范围和用地的措施,与有关部门一起加强保护,促进文物价值的提升与合理利用。

  《规划》分层次保护文物古迹

  据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海口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已被《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6-2020年)》一一列入文物古迹保护名单,并都严格制定了控规图则。

  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体系共有四个保护层次:市域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历史城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文物古迹保护,此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体系的重点是琼山府城传统民居历史文化街区、海口骑楼建筑历史文化街区以及65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根据《规划》,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区域划分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三级。

  建设控制地带即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以外划定一道保护界线,用以控制文物古迹周围的环境,使在该范围内的建设对文物古迹保护不造成干扰,在这个范围内建筑的内容、高度、体量、形式、造型、色彩等要严格控制,建筑造型与建筑形式要与文物建筑相协调,改建建筑高度宜严格控制。

  《规划》还规定在保护范围内,未经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不能随意改变现状,不得施行日常维护以外的任何修建、改造、新建工程以及其他有损环境观瞻的项目;在建设控制地带之外再划定一道保护界线,以取得合理的空间与景观过渡,保护文物古迹及历史文化街区的环境风貌。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