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江镇离地高设管道水培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生产环境有利于保障蔬菜生产安全。图为现场调研人员“试吃”。 记者 光明摄
海口网6月23日消息(海口晚报记者 光明)“我们的蔬菜长在离地高设有定植孔的塑料管道中,它们是靠喝管道中循环流动的‘营养液’长大的,避免了农药、化肥对生存环境的污染”。近日随省市农业部门领导在美兰区三江镇茄苪村离地高设管道水培蔬菜种植基地调研时,基地负责人张喜军介绍,这里一茬叶菜从种植至收获只需15—20天左右,产量每亩每年可达4-6万斤。
15天一茬每亩可年产30吨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种新型水培技术蔬菜长在连栋塑料大棚内。这里种植的蔬菜有小青菜、苋菜、空心菜、小油菜等市民菜篮子常见菜,长势良好。张喜军介绍,基地占地201.37亩,拟建设离地高设蔬菜基地200亩,其中大棚175亩。今年2月才开始进场施工,第一批11亩高设水培无农药、无公害的有机蔬菜目前已上市。
这里的一亩大棚可以种植13000穴蔬菜,产量每亩每年可达4-6万斤,比土壤栽培高3—5倍以上。在管道中栽培的蔬菜不仅生长速度快、产量高,而且蔬菜体内的纤维累积少,营养价值丰富。水培系统离地高设生产,杜绝了土壤病虫侵染,也杜绝了土壤原有重金属和其它污染物的污染,因此在生产中可以不需要进行农药喷施,达到无公害蔬菜标准。
充分论证后计划全市推广
管道水培大约只有土壤栽培耗水量10%,可充分利用荒地、坡地,有效缓解海口蔬菜生产基地紧张局面。其用工只相当于传统土培模式的30%左右,可大幅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市农业局将联合省农业部门和专家,对这种新型水培技术进行充分论证后计划在全市逐步推广,以缓解海口淡季蔬菜供应依赖岛外外调现状。
琼山城管暂扣占道经营者的“作业工具”。记者 李传华 摄
海口网6月23日消息(海口晚报记者 李传华)府城占道经营严重,使城市看起来拥挤而又“脏乱差”,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对此意见都较大,认为城市管理部门对府城管理不善,使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
占道经营让市民“举步维艰”
“我们每天都不敢出门,占道经营太严重了,临街店铺几步路就是马路,马路上是车,中间就那么一点地方本来是留给行人走路的,却被各种占道经营行为占满了,人根本就过不去。”家住忠介路的老汉张子元对他家周边的占道经营行为很有意见。
在府城,不少人与张老汉有同样的感受,那就是“行路难”。家住中山路的陈先生说,路窄是一时半会儿没有办法改变的事实,但如果占道经营行为没这么严重,也不至于让人觉得“走路都难。”
为了了解在府城行路到底有多难,6月21日,记者沿忠介路走了一趟,商铺与马路间的人行道不是店铺出店经营,就是被小摊小贩占据,根本无法过人,记者只得“借”马路行走。短短一公里左右的距离,记者走了半小时以上。
噪音吵得人耳朵疼
由于人口众多,府城要比海口其他地段喧闹许多,特别是一些经营店铺与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各种促销的音响此起彼伏,噪音震天。
“太吵了,每天从一大早就开始,到深夜吵闹声还不停,让我每天的神经都绷得像拉满弦的弓。”家住府城的王女士向记者介绍,她家为了防吵,窗户装了两层玻璃,几乎不敢开窗,一开窗,就像有无数支锣鼓队在敲打。
一名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告诉记者,他家就在中山路,但太吵了,每天吵得他都睡不好觉,临考前一个月,他只有借住到小姨家。
小摊小贩占用生命通道
小商贩与日俱增,摊位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可以供人走路的道越来越窄,占道经营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记者在府城医院路段走访的时候正巧看到一辆救护车,只是从琼山区政府到第四人民医院这短短的一截路,就因为道路两边的摊位摆到了路上,加上市民的来回走动,导致救护车一个劲地鸣喇叭,才“杀”出一条路来。
该医院的一名护士告诉记者,医院门前的路本来是生命通道,却被小摊小贩挤得满满当当,每次救护车进出都要花不短的时间。
占道经营严重垃圾遍地开花
在府城的不少路段,记者看到大多数占道经营的小摊小贩甚至店铺对所产生的垃圾大多都是随手乱扔,毫不顾及城市环境。
在忠介路清扫垃圾的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由于人多,每天都不知要清扫多少垃圾,一条路从头到尾还没扫完,垃圾又到处都是,特别是一些餐饮垃圾,难以清扫不说,还对路面的污染很严重。
家住忠介路的李先生说,他感觉负责这条路清扫的环卫工人最为辛苦,应该加强对店铺和小摊小贩的管理,让府城干净起来。
[page]置于吗哪艺术咖啡馆二楼的废弃小渔舟,让兼具展览馆和博物馆功能的艺术空间,多了一股海洋的“味道”。记者 李幸璜 摄
吗哪咖啡馆对本土装置材料的运用细致入微,一顶旧斗笠竟然被当做灯罩使用。李幸璜 摄
琼海博鳌“海的故事”餐厅,是很多驴友向往之地。记者 张杰 摄
近期,海南日报就琼菜如何突围的系列报道,将人们的注意力聚焦到海南本土餐饮特色、文化的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海南文化元素的思索。因此,海南周刊采编人员也从装置艺术的角度,对琼式餐饮场所进行调查、梳理和思考。
餐饮行业的经营者究竟要为客人营造怎样的消费环境,才能更好地彰显其店铺主题?尤其是着意挖掘和表现海南元素者,如何在装修、装饰上做好细节文章,少一些“土豪气”,多一点“海南味”?真的需要下一番功夫。
仅以时下的海南省会海口为例,主打清淡、新鲜菜肴的海南菜馆不能说不多,稍为上档次的,通过本土生产器具、生活器物和新旧照片装点一下,倒也增添了文化味道。
然而,在餐饮业中完成对海南本土文化的阐释,本身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毕竟,居家的装修和装饰跟随个人的喜好,相对容易得多,但在公共场所表现海南元素,不是简单地摆设和张挂,也不是在数量和类别上的堆砌,而是要考虑大众的审美体验,进入装置艺术层面进行二次或多次创作,艺术地再现纯粹的“海南味”,这对利用旧物者更是一种挑战。
因为,餐饮环境的营造,不单要有经营者的个性,更要兼顾消费者的感受。
一个案例:
吗哪艺术咖啡馆
府城绿色佳园北隅的吗哪艺术咖啡馆,是一个在每个细节都洋溢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地方。
光是玻璃窗前的石磨、石臼组成的流水装置,和朴拙、硬实的金字顶实木大门,就能给路人以特别的感觉;进入其中,由老船木改造制作的桌椅和书架、墙上架设的废弃犁头和镰刀、屋顶遮掩塑料管道的粗大藤条、钢琴上方的茅草顶棚、角落和过道边上的陶坛土罐,这一切的物件,凸显了鲜明的主题,让人感到这里“很海南”。
吗哪艺术咖啡馆原名“无名塘”,开业已有3年,很多人可能认为它利润很高,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它的位置不在闹市区,更不在商业圈,加上定位小众,尤其是将近200平方米的营业场所只有9张桌子,每次最多接待客人不过40位,而老板秦加一更将二楼作为专门的艺术空间,其营业额也就可想而知了。
因此有人说,在周边都是行色匆匆的市民,忙忙碌碌的氛围中,吗哪咖啡馆好比一片沙滩上唯一的一个贝壳,好像很突兀,却是非常美丽的景致。
出生在海口琼山乡下的秦加一说,之所以要开一家这样的咖啡馆,一是为了留住儿时的乡土记忆,每一件旧物品的背后都有故事,展示它们就是讲述它们的故事,让它们与观赏者面对面时“对话”;二是希冀以此为平台,开设各类艺术沙龙,接触志同道合者,探讨人生,这个过程也能找到自我的满足感。
6月20日下午,对本土文化有着深厚情愫的几位资深媒体人造访吗哪咖啡馆后,感叹道:一个好的消费场所,首先要让人想坐下来,坐下来后不想走,然后产生拿起手机拍照的冲动,证明自己来过的同时,也可以向身边的朋友分享。
由于吗哪咖啡馆是个绝对禁烟的营业场所,加上接待人数不多,没有喧嚣,环境安静、幽雅,律师小韩一般都到那里写东西,他很享受这样一个“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显得“高大上”的地方,当然,对于80后的他来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在那里工作效率超高。
到过吗哪咖啡馆的人大都觉得,那里可以算得上目前海口最有“海南味”的咖啡馆之一了,尽管它的营业状况还不容乐观。
一些现状:
有材料无生命
除了吗哪咖啡馆,在海南日报记者走访的琼式餐饮营业场所中,琼海博鳌“海的故事”主题餐厅也是可圈可点的好去处,很受网友和驴友推崇,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那里不但突出了“海”的主题,而且几乎每一个装饰物———与海洋渔牧文化有关的老物件,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但是,除去它们,多数打着“海南牌”的地方,要么名不副实,要么主题杂乱而不突出,要么就是简单地堆砌材料,要么有设计而无创作,于是显得冰冷,缺少活力。
像海口南渡江畔一处主打“琼州文化”的餐饮集合地,从外观来看,其建筑风格跟海南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纯属湘西和鄂西北一带的苗族和土家族建筑外型,里头一家经营海南菜的餐厅,也只是在大堂放置几个从海南乡下收来的石臼、石磨。
龙昆北路一家以“蓝色”为主调的琼式餐馆,其外在装饰从字体颜色到图案风格倒是很切题,但大厅内部密集地张挂了大量与海南历史相关的老照片,内容既有宋氏家族的,也有红色革命的,还有琼剧文化的,让人目不暇接,杂乱有余,逻辑不足;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家餐厅在一道墙的高处,搁置了不少崭新的青花瓷,而不是海捞瓷(哪怕是残片也好)或是本土的陶制品。
凤翔东路有一兼营餐饮和客房的酒店,其装修风格非常“海南化”,既营造了热带雨林景观,也表现了海口火山文化、海洋文化和地名文化,甚至运用了黎族文化符号,如黎锦上的蛙纹等等,这里经常接待演艺界的明星和团队,从大堂留言簿的内容看,客人对其赞誉有加,少有贬抑。不能说这家酒店的装修和装饰没有文化,没有艺术,但总感觉它什么都想表现,恨不得囊括所有的海南文化品种,于是未能突出它最想表达的东西,让人看不到其灵魂所在。
其实,对于餐饮环境的营造,光有材料和简单设计是远远不够的,那样只能达到一般效果,要想成为一个让人身心愉悦,来了还想再来的精品,还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本土文化,读懂装饰材料后再进行创作(可能不止一次,像吗哪咖啡馆就经过多次细化改造来提炼“海南味”),设计者和设计对象之间是要“互动”的,施工出来的效果才能表达出最想表达的主题,也经得起别人的玩味和解读。
找对“味道”很重要
梁丹青,澄迈人,最早出专辑的海南话歌手之一,在重庆创业多年,目前经营几家主题餐厅,最有名的是经邓丽君兄长授权的“邓丽君主题音乐餐厅”。因着家人和业务的缘故,梁丹青经常往返琼渝两地,记者有机会与他接触,听得最多的是,“做餐饮,一定要突出主题,从形式到内容都要如此”。那么,怎样才能找对主题和表现主题呢?
“严格地说,海南目前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主题餐厅,至少是主题不突出,要不就是立意很明确,但在执行过程中就走样了。”梁丹青说,“我个人觉得,海南的文化种类繁多,对于一家餐馆的设计和装修,抓住一点加以放大就很了不得,比如北部的火山文化、东部的华侨文化,都是很值得挖掘和细化的载体,但是不要贪图多而杂,要追求少而精。”
事实上,海南餐饮界也有人清醒地认识到琼式餐饮缺乏文化氛围的现状,却苦于找不到或找不准所要表现的主题,也难以找到实现主题的执行人。
诚如最近很多人经常提到的,海南是一片文化沃土,既然种类丰富,“味道”也就多样,如,有“咸味”的海洋文化,也有“苦味”的贬官文化;有“悲情味”的华侨文化,也有“辛酸味”的移民文化。
吗哪咖啡馆秦加一认为,关键在于找对自己想要的“海南味道”,这种“味道”对于海南来说是大众的,但要表现的是充满个性的;只有先确定主题,也就是经营场所的灵魂,再有针对性地去寻找装置材料,“创作”的结果才不会走样和令人失望。
[page]三江镇离地高设管道水培蔬菜,不仅产量高,而且生产环境有利于保障蔬菜生产安全。图为现场调研人员“试吃”。 记者 光明摄
海口拟发展水培蔬菜缓解淡季供应难 无土蔬菜即将上市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