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坊”不红 上海艺术地标遇冷
“红坊”不红 上海艺术地标遇冷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8-20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萧索中“热身”

  东方早报记者 梁佳

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旁边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已经悄然建起,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开馆,昨天,一场名为《热身》的展览在其中举行,在艺术圈小范围内进行“热身”。

  据悉,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还未正式对外开放,但昨天的“热身”酒会倒给“红坊”带来了少有的人气。在偌大的展厅内,白色的瓷器装置作品排满一面墙壁,以足够的气势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展览的装置作品都显得庞大而具象,好在展厅空旷,能容纳下一艘帆船——艺术家朵斯托娃用二手布料缝出的作品《帆》,一辆被涂鸦过的小巴士——徐震的作品《舒服》,一个翻版小型农家小屋——石青的《农场》。这些大型装置使得王广义的一辆外面绘制着“可口可乐”等标志的垃圾车显得不那么起眼。

  不过,和其他展馆的情况一样,除了开幕酒会的热闹之外,只有在傍晚或周末才会有周边的居民来草地上嬉戏,顺便看看城市雕塑中心的一些作品。

  实际上,在上海地方这么大的园区并不多,却常常面临门可罗雀的状况,最近在“红坊”举办的两个重要的展览,一个是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行的“迎世博”的城雕展览,另外还有一个日本版画展,但也未能吸引到太多的注目。

  记者手记

  萧条的上海艺术园区

  早在今年3月,早报记者曾在“红坊”周边的创意街上的小画廊进行过抽样调查,这些自称为画廊的小店主要以卖画维持经营,偶尔也会有一些小型的个展,而一个卖铁质工艺品的店主则抱怨租金太贵,不像M50那里拥有较多的人流量,在合同期未满的情况下只能惨淡经营。由于园区位于淮海路和凯旋路附近,租金比其他地方都要贵一些,一些小的艺术中心在开建之初就已经想好了策略,比如东大名创库就是以一半转租、一半做画廊的方式来运作的。

  实际上,在今年初的困难时期,上海的另一个艺术园区M50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除位于正门口的“东八时区”干脆歇业之外,也有一些画廊采取了出租展区的形式来“赚外快”,或者只能期待着那些旅游团的巴士将大批的外国游客拉到这里挑选作品。

  萧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而金融风暴的波及面多数是一些本身经营就比较差的非正规画廊,或者说是“画店”,它们只卖画而没有任何展览,更没有任何学术支持。

  相比较而言,在创意园内的艺术中心大多都有资金支持。有着银行作支撑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不必为资金问题太过头痛,作为非营利的艺术机构,在展品挑选上也有更大的学术空间可以迂回。

  只是,在一阵热闹的“热身”之后,“红坊”需要面对的问题依旧存在。相较北京而言,没有798那样的知名艺术地标和成熟的画廊,使得上海的艺术园区发展显得非常“温吞水”,除了美术馆和博物馆之外,当代艺术的实验地显得谨小慎微。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