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做足绿色生态文章 五指山旅游:再现火热不会远
做足绿色生态文章 五指山旅游:再现火热不会远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8-25

  神秘的热带雨林、良好的生态、奇特的景观、丰富的民俗,加上名山效应,为五指山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图为游客在五指山热带雨林峡谷探险漂流。本报记者王凯摄

  8月21日下午5点多,正逢周五,五指山市水满乡水满园酒店的大堂里,好几批游客来自海口、三亚的游客正等着办入住手续。酒店的60间客房全部爆满。这样的场面几乎每个星期都在水满乡“上演”。

  “五指山市的旅游资源是不可替代的,五指山市的发展战略中就确定了以旅游为支柱产业,以旅游立市。”五指山市市委书记李江华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五指山将旅游业做为支柱产业发展的“底气”来自于81%的森林覆盖率,来自于与三亚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来自于五指山旅游资源的唯一性、独特性。

  旅游业正从低谷走出

  据了解,建省办经济特区初期,五指山是许多来海南旅游的游客必到之地,当时,集各民族民居建设、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村是当时一个十分热闹的景点,也给五指山市带来了大批的游客。

  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五指山市游客量逐年增长,1996年接待游客量近68万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随着东线高速公路的开通,中线有吸引力的景点较少以及道路崎岖难走,旅行社慢慢放弃中线旅游这条线路,五指山市旅游跌入低谷。红火一时的中华民族文化村关门成了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游客锐减、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停滞不前、旅游收入递减等等多种连锁反应相继发生,五指山旅游业跌入低谷。如今,五指山市最好的宾馆仅为三星级,让人难以相信,五指山市的旅游接待能力当年仅次于海口、三亚。

  2005年到2007年,五指山市旅游开始出现缓慢回升,2008年全年达到44万人次,而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就达到22.89万人次,同比增长6%。有关人士认为,这跟五指山旅游宣传的加大、旅游房地产的开发、旅游项目的增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到五指山无处可游的局面已经改观。”五指山市旅游局局长吴飞表示,五指山的景区景点已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五指山大峡谷漂流、蝴蝶生态牧场、太平溪热带雨林休闲步行栈道等景点。

  特殊条件决定旅游业地位

  “五指山市这两三年的发展主要靠房地产业的带动,但是,五指山市的出路和核心支柱产业都在旅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江华坦言,做为“海南之肺”的五指山,本身的土地容量、环境容量、人口容量比较有限,城市建设用地非常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地发展房地产业。

  选择旅游业做为支柱产业,五指山市有充足的理由:一是在经济发展的区域划分里,它属于三亚南部经济圈,将突出跟三亚之间海山之间的联动与互补,三亚做蓝色海洋文化,五指山做绿色生态文化;三亚做旅游度假,五指山做康体养生。

  其次五指山是热带雨林宝地,有生物种类3万多种,植物4900多种,是世界上丰富的物种基因库,还是海南五大河流的发源地。五指山国家森林保护区古木参天,千姿百态,宛如一座巨大的热带雨林博物馆。

  五指山市年平均气温22.4℃,这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此外,五指山的黎苗文化以及做为原来的老州府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都为五指山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一些特殊的条件。

  着力开发高端旅游产品

  “我们有个理念,就是规划不好,档次不高,宁愿留给下一任来开发,我们也不能把它破坏掉。”李江华表示,五指山是不可多得,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要把它规划好,保护好、开发好。目前该市已经编制完成了《五指山旅游发展纲要》和五指山旅游项目的策划,该规划中提出做一些高端的旅游产品,譬如热带雨林的观光独轨车,超五星级的热带雨林酒店,山地婚礼基地和高山情人谷等。

  针对水满乡等一些重要旅游景区,五指山市还分别做了详细规划,目前正着手做水满乡建筑风貌规划,这个风貌规划完成后,准备拉开水满乡旅游开发序幕,建设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区和热带雨林的旅游区。

  “五指山徒步游”是五指山市今年推出的一个新产品线路,它集登五指山、露营、野餐、大峡谷漂流为一体,吸引了众多在都市里工作压力大、期待户外有氧运动的白领阶层。而去年年底,五指山市还推出“冬季到五指山看红叶”这个品牌,吸引了许多游客前往观赏五指山红叶。现在已有不少游客纷纷来电话询问,何时可以到五指山看到红叶。据了解,探险刺激的峡谷漂流、生态旅游、避暑休闲等极具五指山特色的旅游产品是五指山旅游的亮点。

  按计划,明年初三亚到五指山的高等级公路动工,两年建成,那么五指山旅游的旺季就会真正到来。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