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索道票“内外有别”不只是“小家子气”
索道票“内外有别”不只是“小家子气”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许甲猛    2009-08-25
  重庆话不仅是山城人交流的语言媒介,如今还多了一个“新用途”──可用作购买过江索道票的“打折卡”。据报道,如果能用重庆话或证件证明自己是当地人,乘过江索道只需2元;而如果你是不会讲重庆话的外地客,对不起,请多掏3元钱(见本报今日2版)。

  索道票价“内外有别”的起因是涨价。据该市客运索道公司负责人表示,考虑到该索道是重庆市民的日常交通工具,他们只针对外地游客涨价。应该说,在公用事业价格“涨”声一片之际,重庆索道公司如此体恤本城市民,实属难得。而部分重庆市民对这种“内外有别”也表示支持,认为这是一种政府对当地市民的福利措施。

  问题是,跨两江的重庆,索道本质上是公交的一种,笔者未闻哪座城市公交票价“内外有别”的。多数情况下,公交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基本公共服务,算的是总账、大账,不会斤斤计较于享受这种服务的是本地人、本国人还是外地人、外国人。因为人是流动的,国与国之间、城与城之间,流动着的人越来越多。如果基本公共服务都搞“内外有别”,无形中增加了流动的成本,大家都是输家。北京地铁票价2元,不能不说够“福利”的了。设想重庆人到北京乘坐地铁,因为是“外地人”而多掏钱,那又是一种什么滋味?如果每个地方都对基本公共服务价格“内外有别”,中国可就“乱套”了。

  地方政府可能都有专惠本地公民的福利,但不应在公交等基本公共服务价格上搞“外地人”歧视。别说本国公民,对外国人也应一视同仁。事实上,曾经普遍存在过的旅游服务“外宾价”,现在已经废止,因为这有违市场公平原则。因此,即便如重庆市民高女士所说,“本地人”把索道当日常交通工具,“外地人”一般都是游客,把乘索道当“旅游”,那也不是票价有别的理由。

  总之,号称是“市场调节”的“选择性”涨价,不仅“小家子气”,更重要的是违背了统一大市场的公平原则。这不是多几块钱少几块钱的事情,而是一种与开放精神背道而驰的倒退。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