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别将中山陵异化成经济度量仪
别将中山陵异化成经济度量仪
来源:东方网     作者:许甲猛    2009-09-02

  《南京市中山陵园风景区管理条例修正案(草案修改稿)》成为南京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的热点。虽然《条例》只提出在每年孙中山先生重要纪念日免费开放孙中山先生陵寝,但“中山陵何时能免费开放”成为代表们最关心的话题。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王鹏善则认为,对于西湖免费开放模式难以直接借鉴。王鹏善解释说,与西湖不同,建设部对中山陵有明确规定,不得乱建,“盖个草棚子都不行”,在这种严格管理下,中山陵很难采取西湖那样的免费模式。(8月28日扬子晚报)

  实际上,之所以对中山陵免费开放持异议,王鹏善局长的核心论点袒露于后:一旦中山陵免费开放,可能使整个南京旅游业都受到影响。中山陵这么好的景区都不收费,其他景区门票还能收吗?他认为,如果中山陵不收费,玄武湖、阅江楼、总统府等景点可能因此都会受到冲击,不但打造不出旅游强市、旅游大市,南京本身的旅游老本可能都弄掉了。

  这才是一些景区高门票壁垒岿然难撼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对于旅游资源相对集中的热点城市而言,它已被置入了经济多米诺之忧的利益“死局”中:因为经济算盘的事无巨细、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因为对“全局利益”的虔诚信奉、无限忠诚,才有了唯经济利益是举的路径依赖,景区门票价格也就只能节节看涨,遑论公众一直翘首以待的降价或免费之盼了。但问题是,中山陵也好,其他自然人文景点也罢,难道都只是利益算计和驱动下的经济度量仪吗?它的存在价值是否只是简单屈从于地方利益格局下的经济功能或经济属性?而其他更为民众倚重的公共属性、文化功能、社会价值则必须为之让道避行?如此功利和短视的价值秩序选择,将把中山陵与中山陵们卷向何方?

  无论是作为微观意义上的文化消费者,还是宏观意义上的中华文明历史性传承的一分子,公众都难免忧虑:这么一种局促、偏狭的人文资源经营观、发展观是否本末倒置?它合乎当下时代业已确立的人文内涵与文明主旨吗?不妨将视野投向世界范围,观诸先行国家的经验典范。

  在美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些免费公园,小到街心公园,大到纽约市著名的中央公园,都没有围墙,不收门票。在首都华盛顿,数不胜数的博物馆几乎都是免费开放。日本物价昂贵世所皆知,但其多数旅游景点却是不收费的。东京虽然寸土寸金,但市中心依然有不少规模相当大的免费公园,日本天皇居住的皇宫还特意辟出一半左右,作为公园免费向游客开放。即使部分历史文化古迹和世界文化遗产等重要景点实行收费制,但与日本人的收入相比,完全是象征性的。意大利是文化旅游大国,各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却非常低廉,如参观著名的古罗马斗兽场仅需6欧元;在意大利,最贵的景点门票价格也不及意大利人均月收入的1%。与之相比,我国景区门票价格明显偏高,有统计数据显示,其占城市居民人均月收入的7.6%,占农民月收入的32%。

  究其原因,除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冲动,体制性制约因素也不容忽视。按照现行管理体制,我国绝大多数重点景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要求景区自收自支,有的甚至肩负着向地方财政输血之职。(如北京八达岭景区门票收入的40%上缴延庆县财政、十三陵景区门票收入的30%需上缴昌平区财政。)据调查,国家对177个重点风景名胜区每年仅拨款1000万元,因此各景区有强烈的创收冲动,高门票依赖症也就成了它们必然的现实之选了。

  严格意义上说,包括中山陵在内的众多重点人文景区,是较典型的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资源,它具有公益性和文化普惠性,显然不应汲汲于简单的经济逐利。而若是从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性视角契入,则这一矫正过程更要紧迫、严肃得多。淡化经济属性,回归文化和社会公共属性,无疑需要对体制性痼疾、地方利益沉积及文化经营理念等进行彻底的矫治改造与正本清源。并且,它不能再被无限期地拖沓下去了。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