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别山 红军摇篮 将军故乡
大别山 红军摇篮 将军故乡
来源: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9-07
  这一片土地,先后诞生了红一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这一片土地,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从未间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这一片土地,先后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和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等400多位叱咤风云的开国将领。

  这里,就是被称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的大别山革命老区。

  国庆六十周年前夕,记者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受红色土地的时代变迁。

  雄踞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的大别山,南接长江可直趋宁汉,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据有关部门统计,从黄麻起义到新中国建立22年间,大别山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先后有200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英勇牺牲,以鲜血和生命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崇高荣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大别山区人民在致富路上各显其能。初秋时节,记者到大别山区采访。所到之处,山清水秀,俨然一派南国风光。特别是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新县县城,四周青山环绕,城内高楼林立,路旁鲜花簇簇,河边杨柳依依,犹如到了江南水乡。

  1930年参加革命,如今已99岁高龄的老红军罗名榜说,1955年他参加抗美援朝负伤回到新县时,整个新县县城才不过2000人,街道也没有几条。短短几十年,现在不仅县城面积扩大到了17.5平方公里,县城人口也达到了10万人。

  不光是县城变大变美了,人们的腰包也鼓起来了。据新县县长杨明忠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新县根据地处山区的自然条件,在积极发展林果业、旅游业的同时,还创造性地开展了涉外劳务输出工作。到2008年底,全县已先后向国外派出劳务(研修)人员1.4万余人次,年输出规模稳定在1500人,常年在外人员达5000人左右,年创外汇6200多万美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7.2%,累计创汇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0多亿元。

  进入新世纪以来,大别山区人民不仅加快了改变老区面貌的步伐,而且更加注意从“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老区精神中汲取营养。在红安,在新县,在罗山,一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点相继建成。

  目前,红色旅游业已经成为大别山区的特色产业。2008年,湖北红安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亿元。2008年,河南省新县红色景点共接待游客113万人次,相关收入2.94亿元。可以说,红色旅游已成为大别山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