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新闻网拉萨讯(记者 顽石 报道)今年8月底,西藏旅游创造单月收入历史最高水平,8月旅游总收入突破10亿元。今年1—8月份,自治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40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8倍;比2007年同期增长58.6%。 实现旅游总收入32.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倍;比2007年同期增长35.3%。其中,仅7月份,全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1.6万人次,比去年同月增长2.3倍;实现旅游总收入10.9亿元,比去年同月增加1.9倍,实现了西藏旅游发展历史上单月接待旅游者及总收入的最高业绩。
据悉,西藏旅游业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走过了近30年的发展历程。近30年来,西藏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率先在全区各产业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促进自治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产业,成为推进全区经济结构升级优化的优势产业,成为推动我区经济跨越式式发展的支柱产业。西藏旅游业的发展历程,是自治区民主改革、贯彻和实践改革开放政策的真实写照;是自治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反映;是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道路的生动实践。
在旅游资源科学利用方面,目前自治区已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扎什伦布寺、巴松错、珠穆朗玛峰、桑耶寺),3A级旅游景区两个(娘热度假村、敏珠林寺),2A级景区3个(然乌湖旅游景区、孜珠寺、岗坚寺),1A级旅游景区2个(热堆寺卓玛拉康、色乌沟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珠穆朗玛自热保护区、羌塘自热保护区、察隅慈巴沟自然保护区、色林错自然保护区,雅江中游河谷自然保护区、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2个(易贡国家地质公园、扎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座(拉萨市),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景点297处,形成了以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旅游客源市场也由发展之初单一接待外宾型发展到今天集入境、出境、国内三大市场为一体的旅游客源体系。同时,还开发了一批如雪顿节、雅砻文化节、羌塘赛马节、珠峰旅游文化节、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节等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为发展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生态旅游以及徒步、探险、朝圣等专项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截止2009年,全区拥有各类旅游企业1430家,其中,国际国内旅行社80家,星级饭店(宾馆)136家,各类旅游豪华汽车近3000辆,全行业固定资产超过50亿元。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2.84万人,间接从业人员14.2万人,其中,藏族从业人员占62.8%,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从业人员占37.2%,建立起了一支以藏族为主体的旅游从业队伍。在旅游业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旅游产业链得以不断延伸,旅游业辐射带动功能日趋凸显,旅游乘数效应明显。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许多地方加快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了西藏广大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全区从事旅游的农牧民达到4664户,34979人,旅游收入达到6094万元,户均收入达13066元,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742元,一大批农牧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
据统计,2007年接待中外游客达到创记录的4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到48.5亿元,占全区生产总值的14.2%,基本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为培育旅游主导产业奠定了基础。
2008年全区旅游业受拉萨“3.14”暴力事件的严重影响,以及接踵而来的“汶川大地震”、全球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旅游发展遭受重创,全年旅游发展跌宕起伏,旅游经济增长放缓。在危机和挫折面前,全区旅游恢复发展工作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开拓进取,奋发有为,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全年实现接待旅游者2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亿元。
到2010年,西藏接待国内外游客要争取达到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亿元,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12%以上,旅游经济就业总人数达到18万人。到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6亿元,相当于全区生产总值的15%以上,旅游经济就业总人数达到30万人。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