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700岁玉河"水穿街巷" 曾被掩埋半个世纪
北京700岁玉河"水穿街巷" 曾被掩埋半个世纪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9-26

新修复的玉河紧挨着胡同。本报通讯员江峻摄

  出土元代镇水兽等文物

  昨天,被掩埋了半个世纪的元代古玉河河道重见天日:河水清澈、鲜花绿树环绕两岸。这标志着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之一——玉河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经过7年的修复后竣工,京城再现“水穿街巷”的历史景观。

  玉河是元代以漕运为主的通惠河的一段,明朝开始称为玉河,由郭守敬于1293年修建完毕。从1918年开始玉河逐渐断水,最终于1956年被填埋在路面以下。

  2002年,东城区开始研究使掩埋了近半个世纪的玉河重见天日。2005年,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作为北京市六片文保试点项目之一正式获批立项。一年后,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修复

  部分河道重现通什刹海水系

  此次复建过程中,从什刹海至平安大街这一段,按古河道原有的走向进行重新修复。复建完成后,平均宽18米、水深1米左右,全长480米。玉河的其余部分,则仍然被回填至地下。

  作为玉河极具历史价值的重要节点,平安大街路边的玉河庵及玉河庵碑,横跨玉河上的雨儿桥和万宁桥也进行了重点修复。修复后,玉河西接什刹海,东连南锣鼓巷,南通皇城根遗址文化公园。

  ■发现

  元代俩镇水兽伏卧堤岸两侧

  2007年,玉河修复工程施工一开始,工人就在东不压桥和玉河庵等地发现了众多元明时期的历史遗迹。

  在万宁桥下方,两只镇水兽伏卧在桥下堤岸两侧。其中,北侧的镇水兽与其伏卧的大石浑然一体,石上铭刻有至元八年等字样,据考为元代镇水兽。专家称,该镇水兽与北海团城上的渎山大玉海石雕,可并称为传世的大都双宝。

  ■新貌

  铺设循环水管建造明清围墙

  为了保证汩汩清流四季常清,玉河内特别安装了水循环过滤系统,河底则铺设了循环水管,每6天循环一次。一旦逢雨季什刹海的水位过高时,通过水循环系统,还能够将什刹海的水流引入玉河内,起到分洪的作用。

  为了让河岸景观与古河道遥相呼应,河道两侧建起了明清风格的围墙,两岸栽种了45种花卉及绿植。河道内种上了睡莲和芦苇。

  ■重温历史

  当年粮食大多从玉河进城

  著名文物保护专家徐萍芳介绍,玉河是通惠河的一段,与元大都同时建成,主要用于漕运,当年北京城的粮食绝大多数都从这里进城。忽必烈曾经赞叹过玉河船只川流不息的美景。明代之后,由于水源缺少,河道逐渐由40米宽变为30米左右,到解放前变成了一条臭水沟。而后,河道被盖板铺设排水管线变成了地下暗河。这条河道恢复原貌意义重大,不仅重现了河道穿街巷胡同而过的美景,还展现出了元明北京城的历史风貌。(记者易靖)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