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9月29日消息:“跌破成本价”、“纯玩特价团”。与往常不同的是,长假旅游费用上涨的惯例近日却被一些旅行社打破,低价、特价成了宣传口号。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号称赔本赚人气的“成本游”,其实另有玄机,“特价”不仅难保旅游质量,强制购物、收取附加费更是多见,甚至存在不少安全隐患。
“888元,青岛四日游,住四星级宾馆”。这样的广告语,实在令黄小姐心动。由于广告上写明是特价游,而且需抢购,黄小姐便不假思索地将游程预定下来。下班后,黄小姐匆匆赶到旅行社准备将钱付清。她仔细看了行程安排,看到上面列出了宾馆和许多景点的名称。黄小姐顺便询问了一句,这些写出来的景点是否都会去。对方回答说,“这些地方我们都会经过的。”为什么是“经过”而不是“进去”,黄小姐忙追问。最后,这位接待员道出了玄机。原来所谓的“特价游”,就是车游青岛,不进景点只是开车经过而已。最终,黄小姐将这次行程取消。
记者走访了多家旅行社,“成本游”最当红。“桂林游最热门,全程4天,只有1300元。”前天下午3时,记者以游客的身份走进了人民广场附近一家旅行社。听闻来意后,工作人员小马立刻热情地介绍起来。他推荐了几条“成本游”线路,报价非常低。“这么便宜,有什么问题吗?”记者问。“现在价格战厉害,市场上就是这个价”,小马回答。随后,记者在中国青年旅行社了解到,同样一条旅游线路长假期间报价在2350元左右。记者问起原因,工作人员却笑称“这是行业秘密”。
在旅游业从业多年的张静(化名)向记者介绍,旅行社推出“成本游”源于“零团费”的理念。要在几乎被挤光水分的特价下盈利,旅行社一般会采用三种办法。一是选择“大众化”景点,这种景点很便宜,但往往挤满了大量游客。有时,导游还借机抬高景点内的各种消费,甚至在参观免费景点时向游客收取门票费。其次就是随意转团,由于“成本游”的特殊性,有些旅游社不愿直接经手操作,而是将报名的游客转并给其它旅行社,以换取转团费或是其它线路上的客源。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常见的景区购物,在导游、店员的反复游说下,总会有游客花大钱买所谓的“地方特产”。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