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愈演愈烈的景区涨价风,以德庆盘龙峡、从化响水峡、中山詹园、怀集世外桃源、怀集燕岩等为代表的十多个广东景区26日首次签署协议,承诺国庆期间门票绝不涨价。(9月27日《广州日报》)
在当前全国各地景区纷纷以“保护稀缺资源”“缺乏维修费用”“体现景点价值”“解决经费不足”“向国际水平看齐”“疏散人流”等各种理由,纷纷不断涨价的现实背景下,十多个广东景区能够联合承诺“今年国庆不涨价”,自觉抵制联手涨价带来的巨大利益的诱惑,不仅充分体现出了一种市场理性的回归,也彰显了这些景区难能可贵的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确实难得,值得肯定。
但是,从目前各方面的情况来看,这种部分地方景区联合主动抵制涨价的行为,不仅并不具有太多可复制性与全面推广性,而且也不足以从根本上纠正与弥补目前各地景区运行中普遍存在的政府理性迷失缺失与责任缺失。
应该承认,由于自身性质的不尽相同,不同景区的定价机制确实不一样:那些完全由私人、市场开发的,确实可以相对灵活一点,可以随时、随市而动;但那些国家公共资源的景区,其门票的定价显然不能完全依据景区方面所声称的开发、保护以及管理资源的需要,而必须综合考虑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当地居民的综合收入、旅游消费支出等因素,尤其要充分考虑大多数老百姓的经济承受力。正因为如此,我国现有的《价格法》《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法规规章,都对景区门票的价格上涨做出了较为严格的约束与规定。比如规定相应的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在审批申请材料、财务报告、公众听证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防止门票价格由景区自己单方面说了算。
遗憾的是,在此前许多地方景区门票涨价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要么普遍处于一种消极观望、无所作为的状态,要么则主动在背后充当涨价的推手,甚至是真正的主角。而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这种情况下的出现其实是一种必然。因为地方景区门票价格的上涨,不仅可以为景区带来更多的旅游门票收入,也能给当地政府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
为此,要想从根本上遏制目前这种各地政府纷纷主导或放任各地景区涨价的行为,不仅需要地方政府自身能够尽快实现自身责任与理性的回归,逐渐摆脱地方经济利益的局限,更多从公益和整体利益出发,也迫切需要中央政府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力度、广度与深度。因为在目前不少景区普遍叫喊“奶水”不够吃的情况下,让各地方政府主动、自觉地在那些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缩手,确实有些不靠谱。
实际上,中央政府加强对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监管,是当前许多国家与地区的通行做法。比如美国国会就对国家公园门票有专门的立法,规定由国家公园管理局制定定价指南和最高限价。为此,希望我国的国家立法部门能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更多从制度层面有效终结各地景区“每逢佳节必涨价”的乱象;而不再让相关部门总是依靠一些临时性的文件或通知来加以管控。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