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区不涨价背后的涨价艺术
景区不涨价背后的涨价艺术
来源:华商网-华商晨报     作者:许甲猛    2009-09-30

  就在景区门票是该涨还是不该涨的口水战激战正酣之时,以德庆盘龙峡、中山詹园、怀集世外桃源等为代表的十多个广东景区却反其道而行之,集体签署协议承诺国庆期间门票绝不涨价。(9月26日《广州日报》)

  在发改委关于景区“限涨令”面前,广东十多个景区不涨价本属本分的行为,但在眼圈发红的景区门票涨价风潮中,却显得很另类。

  其实,广东这些景区不涨价的承诺,更像是一门涨价艺术。在这出价格战中,那些抱着垄断和稀有资源大腿的陈旧旅游经营观念成了笑柄,而将旅游经济置身到整体经济发展框架中,以此来推动多个行业共同发展的旅游开发模式,却赢得了主动。

  因为,在这种不涨价的承诺背后,是由此可能带来的巨大游客资源以及配套消费。这种直接和间接的收入,要远比单一依靠涨价来换取部分经济效益要高明得多。

  旅游经济,同样是植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所能带来的交通、餐饮、娱乐以及社会就业等方面的联动价值,不但已经成为地方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还不断发挥着调剂地方产业结构的重担。

  正是旅游经济的这种价值,让一些地方在旅游资源开发和管理上表现出近乎掠夺的姿态,大有一副“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的架势。于是,旅游变成了涨价随心所欲,服务徘徊不前,投诉络绎不绝之类的代名词。

  或许,一些景区应该向广东这些不涨价景区学习学习。旅游开发不是单单收门票,还必须要从短暂收入提升的狭隘经营观念中摆脱出来,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旅游资源所能带来的辐射价值。换言之,旅游的发展只有从单一的门票收入向旅游产业开发等综合体系上扩张,才能抛弃门票收入之类的“蝇头小利”。

  此外,我们似乎最不应该忘记,旅游资源又是一种公共资源,是具有公益性的,不是某些人的后花园,或者“占山为王”的聚宝盆。

  只有尊重旅游资源的公益属性,认清了旅游经济的核心价值,我们才能摆脱旅游开发上的局限性和制约性,通过发展开放式旅游经济,来促进以旅游开发为核心的旅游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迈进。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