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区逢节涨价游客用脚投票 一味涨价行不通
景区逢节涨价游客用脚投票 一味涨价行不通
来源:东方网     作者:许甲猛    2009-10-12

  ●目前大多数景区收入单一,主要来自门票。这和电影衍生产业的开发不足,是一样的道理。单一依赖门票,只能是不断涨价,这是中国旅游景区的通病。我们的景区没有在产品开发上、产业链经营上、延伸服务上做好文章。

  ●很多时候,门票涨价看似提高了收益,却约束了公众的消费积极性,其实得不偿失。一味地涨价,并非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近年来,景区门票总有逢节涨价的冲动,在刚刚过去的八天长假里,不少人出门旅游,但发现国内不少景区门票价格又涨了。对此,人们除了抱怨,剩下的似乎也只有“用脚投票”了。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主任楼嘉军教授对目前景区门票的基本判断是:“现在门票确实较贵,不少地方涨得无理。”

  风景名胜离公益越来越远

  记者:其实国家发改委早在2007年就对门票价格管理明确规定,“门票价格应充分体现公益性”。但事实是,离商业越来越近,离公益越来越远。

  楼嘉军:国外很多的文化遗产、风景名胜,采用两种方式维持:要么是政府财政拨款,要么是社会基金投入。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完全照搬并不现实。

  目前国内大多数景区收入单一,主要来自门票。这和电影衍生产业的开发不足是一样的道理。单一依赖门票,只能是不断涨价,这是中国旅游景区的通病。我们的景区没有在产品开发上、产业链经营上、延伸服务上做好文章。国外景区门票较少涨价,但人家在其他地方做足了文章。

  涨价模式下,旅游难成常态

  记者:风景名胜也因其不可复制,具有垄断性,是否也正是这一点导致其涨价的有恃无恐呢?

  楼嘉军:中国旅游业者要记得电影院线经营的教训。在低票价的年代,电影是大众的娱乐和狂欢,但是10年前大幅提高票价后,票房却曾不断下滑。因为人们很快发现了替代品:VCD、网络影视。旅游业如果照此发展下去,也会走同样的老路:国内玩不起,我就玩国外了。我们总是指望黄金周来一个井喷,但事实上,这几年来黄金周旅游收入的增速一直在放缓。

  现在已经不是过去那个“穷游”的年代,挤热闹,看人头。我们希望旅游的环境好一些,节奏慢一点,心情舒畅一点。但我还没出去,你的门票就涨了,服务水平又没有提高。从心理行为学的角度上来说,消费意愿被破坏了,索性“惹不起躲得起”。

  一味地涨价,并非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我们都在说,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中国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的常态。而所谓“常态”,应该是消费得起的。但现在旅游业的经营模式不禁让人怀疑,公众还能不能消费得起旅游?休闲还能不能成为生活常态?新闻晨报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 一天
  • 三天
  • 一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