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崛起中的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儋州。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儋耳是一片古老的天地,西岸是一曲无边的响笛。当风帆正悬,当潮起大地,那份壮美令人陶醉不已——
浪拍西岸,是两千年的历史回响。汉武开疆、伏波辟壤,儋耳从此闻声教。
歌放西岸,是一千年的弦诵传薪。苏子授业、符确举进,琼之有士始乎儋。
帆扬西岸,是数百年的舟车辐集。琼山东界、天涯南毗,儋州自古领琼西。
向海而兴,自古亦然。拥有海南最长岸线的百万儋州人民,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正用海洋文化的视角重新审读自身优势,以创新、开放、包容的海之精神,牢牢把握建设西部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在海南岛最大的一片国土上,描绘着更新更美的历史画卷。
沧桑的西岸:大决策推动大变革
龙门浪涛拍岸,亘古奔涌不息。一波波潮水汹涌澎湃,势如排山倒海,声似万马奔腾,状若新雪千堆……
西部的海,是一部英雄史诗,恢弘而瑰丽。
公元前110年,儋耳首入中华版图。公元546年,冼夫人思虑郡城交通不便,且十年九旱、生产生活困难,遂将郡城迁至山明水秀、舟车便利的中和,由此奠定中和城的千年基业。至今,纪念冼夫人“迁城之功”的宁济庙依然香火鼎盛;仰望巍峨的中和古城武定门,这座曾与琼山府齐名的西部中心城市的宏大气派,还是那么动人心魄。
1920年代,中和衰落,继起的县城新州、那大,依然保持了西部中心地位。
历尽沧桑,洗去铅华,在新中国60年的奋斗征程上,儋州继续在琼岛西部书写着她的传奇。
至1990年代前半叶,儋州的GDP仍排全省前列,是西部市县中当之无愧的龙头。只是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在周边市县的你追我赶中,儋州的步伐却悄然放缓了。
“儋州要崛起!”这急迫的呼声,似密集的鼓点,响彻西部的天空。
2008年7月,省委五届三次全会决定,儋州履行地级市权责。这是自1912年被降格为县后,儋州再次被定位为西部中心城市。
儋州重塑西部中心,这是她的一次历史机遇,也是这块千年古地的一次新生;儋州重振西部中心,这是省委、省政府从海南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这盘新时期的风云棋局中,儋州作为关键一子,被郑重地布下。
这颗棋子,承载着省委、省政府对儋州后发优势的期许。2100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266公里漫长而优质的岸线,3265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纵深,还有充沛的淡水、宜人的气候、优美的风景,儋州建设中心城市,条件得天独厚,舍我其谁。
这颗棋子,负荷着省委、省政府对儋州盘活西部大局的重托。建设国际旅游岛,儋州是西部旅游崛起的核心支点,其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具有发展特色旅游、带动周边旅游开发的绝佳优势;儋州地处西部工业区的中枢地带,有利于连接洋浦、澄迈、东方、昌江等工业地区,形成集聚性的规模工业园区。
正可谓,没有儋州兴则无西部兴,惟有儋州强方有西部强。
大决策!大变革!大发展!成为百万儋州人民的激越心声。
然而,要让一个按传统模式运转的城镇,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西部中心城市,确实任重道远。对儋州的干部群众来说,首当其冲的是迎接思想观念上的大挑战。
儋州市委书记、洋浦工委书记丁尚清认为,儋州要从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跳出来,超越自己,超越过去,实现新的发展,新的突破,就必须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深入解放思想。
儋州需要破除哪些思想障碍?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说,在全市范围开展的一场解放思想大讨论中,儋州人自揭短处,总结出了唯书唯上、求稳怕错、小绩即满等阻碍发展的十大思想障碍。找准病灶,对症下药。“洗脑式”的干部培训工程,成为思想大解放的第一堂课。其中,国内外著名学者的讲座,与清华合办的高级研修班,理论学习结合外地考察取经等教育方法,不仅使农村“两委”干部全部得到了轮训,而且真正让大家打开了视野,去除了不少旧的思想观念。
经历了思想观念上的大洗礼,儋州又需要确立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已成型的儋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和儋州2030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是儋州解放思想的突出成果。
服务西部六县市,要求儋州在城市的规划制定上、发展规模上、建设标准上,都要符合中心城市的要求。
新规划一举突破原中心城镇局限于内陆的思维定势,把目光投向西岸,科学地提出了“两翼双城”的空间格局:那大城区是东南发展翼中心城市,以综合服务为主,带动南部内陆丘陵地区发展;滨海新区是西北发展翼中心城市,以发展工业、商贸、金融、旅游和综合服务为主,带动滨海产业带发展。
新规划充分考虑到了儋州的特色资源禀赋、经济地理新格局、区域发展新形势,城乡结合,陆海兼顾,为未来数十年的儋州发展勾勒出了宏伟蓝图。
因海求食是儋州先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扎根儋州数千年的海洋意识,已成为这片热土的灵魂元素。今天的儋州人,再次在琼岛西岸勾勒城市发展的宏伟蓝图,不仅要寻求更多的“渔盐之利、舟楫之便”,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凭借海洋的广阔与开放,倾力构建走向世界的平台。
西岸大潮激荡,传统的海洋意识在这里升华,现代的海洋文化在这里张扬……
西部的海,是一幕恢弘大戏,壮阔而灿烂。
传说白马井开埠于东汉光武时期,伏波将军马援率部至此,一匹白马掘出甘泉,遂成集市。经无数代人辛勤建设,如今,这个岛西重镇,海鲜畅销全国,远销韩日,成为国家一级渔港。
随着建设西部中心城市重大机遇的到来,白马井正在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用不了几年,我们就能像对岸一样繁华了。”白马井渔民郑强指着高楼林立的洋浦,满怀希望地说。一座混合式斜拉大桥即将横跨洋浦湾连接两岸;一座现代化滨海宜居城市即将在这块土地上崛起——
大手笔策划的儋州滨海新区,是“依托洋浦、服务洋浦、发展儋州”的经典规划案例。这里将充分利用洋浦和儋州二者的综合互补优势,以建设西部中心城市为目标,用20年时间,建成30—40万人口,集工业、商务、旅游、高科技产业等为一体的滨海新城区。
“要建设中心城市,就不能把观念局限在过去的小城镇范畴,而要考虑为西部六市县服务,为300万西部人民服务。”丁尚清认为,儋州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跳出旧思维的窠臼,树立大西部观念。
在吃透市情、认真研究、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儋州提出了长短期效应兼顾的产业发展规划。针对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单一、缺少新增长极的突出问题,儋州确定了“新型工业强市、特色旅游房地产兴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和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18个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建设“三区三基地一城一中心”,即那大城北新区、儋州滨海新区、木棠工业园区,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现代农业基地、畜牧养殖与肉联加工基地,白马井边贸城和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
丁尚清强调,消费型城市不是儋州的发展方向,建设西部中心城市,就是要通过儋州城市综合实力的异军突起,产生经济增长的聚集效应,从而带动和辐射整个西部。“根据资源的综合性,儋州发展必须打一套组合拳。”
首招发展工业。依托洋浦的品牌、政策、产业带动优势,打造经济长远支撑力——发展洋浦下游工业,木棠工业园区升格了,三都工业园吸引了英国客商;发展资源型工业,峨蔓风电首台机组并网发电了,高深橡胶深加工项目落户了;发展与洋浦规划相错位的工业,100兆瓦太阳能发电组件及长晶切片项目招徕了泰阳光伏公司,肉联加工项目引来了雨润集团……今年上半年,儋州工业总产值累积增幅首超去年同期,一举扭转金融危机以来的低位运行态势。
次招发展特色旅游和房地产业。利用独特的夕阳岸线和丰富的景点资源,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财税来源,构建西部旅游龙头——市长张琦认为,儋州拥有全省1/10的土地,1/9的岸线,1/8的人口,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发展特色旅游有良好的产业基础。相比东岸,儋州备用土地多,岸线完整,具后发优势。儋州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招商、高水平建设的路子,规划了四大旅游房地产区块,引进大公司,建设高端项目,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号工程”启动了,项目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白马井地价涨了,从每亩10万元涨到31万元,不到1年涨了2倍多……
三招发展现代物流和商贸服务业。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改善三次产业结构——儋州陆上交通便捷,海上航线交织,利于发展大物流、大贸易,进而衍生出保险、金融等现代服务业。为此,儋州加快建设白马井边贸城,加速建设北部湾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目标是成为服务岛西、辐射全省、面向北部湾的商贸物流中心。张琦介绍说,今年7月儋州与越南下龙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后,开放效果明显,不仅首次对越出口了复合肥,还进口了急需的煤炭。
四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整合优势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富农、稳农、活农——“一家养几头猪、十几只鸡的小农经济模式,已完全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形势。”市委副书记罗时祥表示,只有通过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组织化水平,才可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带动更多农民增收。儋州大力扶持和引进龙头企业,构筑瓜菜、畜禽、渔业等产业发展链条,大力发展橡胶、甘蔗、有机蔬菜等热带高效农业。罗牛山进驻儋州拟建30万头养猪示范基地,新海农有意参与西部农产品加工储藏集散基地,更多企业正接洽入驻现代农业基地。
聚集产业,聚集财富;聚集人才,聚集人气。随着长远规划的逐渐定格,随着精心策划的项目一一展开,一个海南西部中心城市的体格正在壮大,筋骨正在坚强,血脉正在舒畅……
北门江奔入海,万年清流不歇。涟漪是她含羞的轻语、浪花是她张扬的歌声、激流是她奔放的舞步……
西部的海,是一幅写意画卷,生动而悠远。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苏东坡贬儋期间,纵情西岸山水,钟灵毓秀的北门江,更是必游之地。这条江是儋州大地跳跃的生命音符,她从儋州最高峰纱帽岭下发源,婉转流过数个乡镇,滋润了两岸数十万百姓的粮田,又汇入烟波浩渺的北部湾,所携养分哺育着海中生灵……
江水浩淼,培养了儋州人广阔的胸襟;江流不息,赋予了儋州人改革的激情。
由县级市而履行地级市权责,在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责、权、利不相一致,事权、财权、人事权不匹配。怎么办?一个字:改!
识时之义,知时之行,观时之变,用时之机,大变革带来创新的体制机制。
“过去花农要做植物免疫很为难,因为木本植物归林业部门管,草本植物归农业部门管,往往相互扯皮、检疫不到位。”市农委一位干部如是说。
市农委成立才4个月,是儋州为化解行政职能交叉、机构重复问题,在农口率先实施的大部制试点,是将市农业局、林业局、水务局合并组成的。这成为全省独一无二的机构。三家合一,24个科室只剩下9个,却发挥了1+1+1>3的效应。
南丰镇村民李辉感同身受。过去在儋州,一块橡胶林地有纠纷,当事人既要跑农业局,又要跑林业局,忙得不亦乐乎,如今他只需跑一个地方,节约了不少时间和车票钱。
首战告捷,儋州精简机构、有效整合行政资源的力度更大。民宗局与统战部、监察局与市纪委合署办公,房管局与建设局整合为住建局,农保局和社保局合为社保局……工信局组建了,为的是推动新型工业加快发展;旅游局被列入政府工作部门了,为的是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力度。
丁尚清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省的省直管市县体制改革趟出一条路来。”
儋州体制机制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权力下放一时热浪滚滚:人事权下放了,正科级干部的任免下放到下一级党委;财权下放了,“超收分成”极大激发了乡镇抓经济的积极性;事权下放了,大到项目等的审批,小到领结婚证,乡镇多年权责不一的问题解决了……
激活了三个老开发区:白马井、美扶、木棠分别升格为滨海新区、城北新区和木棠工业园区。新区在管理体制上进行了很多创新,获得了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了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3个新区已吸引了130多家企业到区内洽谈项目。
创新了选人用人机制: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省直机关单位选调一批,全市干部竞争上岗一批,民主推荐配置一批。阳光透明、公开公平公正的操作模式,让大量高素质的急需人才找到了合适岗位,真正做到了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舞台、老实干事的不吃亏。
推出了干部新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实施了乡镇、市直单位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评出了32个甲级单位,表彰了138位优秀干部,也免掉了多个不称职的镇委书记、镇长、局长。
“如此大规模的干部调整,进行得如此井然有序,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实属不易。”一位在儋州调研的上级领导高兴地说。
“要让大家知道,工作必须努力,否则就会被问责。”市委组织部负责人如是解说儋州的用人导向。如今,整个儋州形成了一个畅通的干部交流、引进、选用、提拔体系,激活了干部队伍,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局面已经形成。
新体制机制带来了干部队伍新气象。为确保18大项目顺利推进,市级领导分别担任22个工作推进组组长,各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快马加鞭地推进。过去在儋州修路是件难事,今年儋州的村村通建设推进非常迅速,不仅修通了全市所有的断头路,还完成了过去3年欠下的旧账。“一号工程”在18大项目中征地拆迁面积最大、拆迁户最多,仍做到提前完成,零事故、零上访、零强拆……
新体制机制也增强了投资者信心。看好儋州,中南集团来了,准备投资100亿元,参与滨海新区开发建设;看好儋州,海汽来了,首次“染指”城市公交业海汽即选择那大,第一批20辆豪华“彩虹”公交车,即将投入运营;看好儋州,温氏集团追加投资了,年产6万头猪苗的十八种猪场,已经动工建设……
儋州实实在在地热闹起来了。热闹的儋州,是出口路上每天19个小时的机器轰鸣响;热闹的儋州,是几大项目指挥部的人流穿梭忙;热闹的儋州,是黄金周里松涛天湖景区的一票难求;热闹的儋州,是全市齐心筹办欢乐节的全力以赴……
儋州的热闹,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好势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2%。
“我们要用2年—3年时间,让儋州发生深刻变化。不仅是面貌上的变化,也是经济实质上的变化;不仅财政收入要有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要有大提高。”丁尚清信心十足地说。
浪拍西岸千秋壁,风动南海万里波。
在海南岛的地图上,西北角的洋浦半岛,恰似昂首的巨龙,引领着整个西部,正奋力搏击巨浪;而整个儋州的轮廓,犹如一只翼展百里的矫健雄鹰,正背负着西部的希望,奋力飞向广阔蓝天……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