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亚市黎族村庄———槟榔村,近年将本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发展农家乐旅游业。海南日报记者张杰摄
由于岛内市场有限,海南旅游市场对岛外市场依存度一直非常高,如果不能成功引入岛外市场,海南乡村旅游市场就很难做大。省旅游委副主任陈耀认为,海南乡村旅游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即大力发展乡村度假,利用海南阳光岛的优势开发这个市场。
“乡村旅游现在主要针对岛内市民市场,但岛内市场毕竟太小。”尽管国庆黄金周海南乡村旅游开展得红红火火,但一位旅行社老总坦言,自己很难下决心投入这个市场。
原因来自两方面:首先是市场,岛内市民市场非常小,而岛外游客到海南,几乎都是冲滨海旅游而来;其次是盈利,由于海南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运作模式无法保证旅行社的盈利。
海南乡村游要走自己的路
早在几年前,看到国内不少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势头不错,省旅游委副主任陈耀就开始关注这个市场。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国内乡村旅游主要有5种模式:即大城市近郊的“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特点是经济发达、乡村城镇化,在发展中有意识地使本村成为有特色的目的地;古村落的开发;农业的绝景和胜景,如桂林的龙胜梯田和云南的元阳梯田等。其中,又以“农家乐”和古村落开发最受欢迎。
“但这两种模式的一个共同点,都是要依托周边数百万甚至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而且古村落开发还需要具备相应的开发条件。”陈耀认为,海南市场缺少可以依托的大型和特大型城市,而且也没有像周庄、同里这样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镇,如果按照目前国内的现成模式发展海南乡村旅游,显然很难成功。
国庆长假,不少人携老带幼走进绿色乡村,感受农家欢乐。海南日报记者王凯摄
由于岛内市场有限,海南旅游市场对岛外市场依存度一直非常高,如果不能成功引入岛外市场,海南乡村旅游市场就很难做大。发展“农家乐”对岛外市场显然吸引力不会太大,海南又缺乏可供开发的古镇古村,陈耀认为,海南乡村旅游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即大力发展乡村度假,利用海南阳光岛的优势开发这个市场。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海岛,近年来海南休闲度假游市场快速发展,但这些游客几乎都停留在东部海岸,甚至仅停留在三亚、海口等热点城市。如何才能吸引这些游客到那些生态一流、本土特色鲜明的海南小镇休闲度假,成为考验旅游市场的一大难题。
而且从发展海南地方经济而言,那些生活在小镇和村庄的人们,也希望每年涌入到海南的2000多万人次游客能够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富民是发展乡村游的根本 “旅游开发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富民,成功的旅游开发必须能够促进本地经济和文化的全面提升,能够带动当地老百姓致富。”省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教授认为,旅游业是海南支柱产业,而且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更应该考虑如何将目前仅局限于东部狭长滨海带的游客引向纵深,让更多的海南老百姓从旅游业中受益。从这个意义来看发展海南乡村游,意义更为深远。 如何解决旅游的富民问题,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引起我省旅游管理部门、专家学者以及旅游开发者们的关注。 “乡村旅游应该被提升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高度来,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考虑。”省旅游发展研究会秘书长王健生认为,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居民旅游消费处于快速发展和结构不断提升的新阶段,发展乡村旅游对拉动城镇居民消费、调整国民收入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就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不少国家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乡村旅游客源从区域性向跨区域、国际化方向转化,发达国家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一般也以近郊旅游为主,客源为附近城市居民,区域很狭窄。随着乡村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主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客源构成趋向多元,开始吸引中远程的国内游客以及境外旅游客源。 海南乡村旅游如果能够吸引到中远程游客甚至境外游客,无疑就可以走出目前仅针对岛内市场的局限。 在近年的黄金周旅游统计数据中,一个现象开始引起旅游界思考:随着海南休闲度假游的兴起,主要以接待观光游客为主的传统旅游景区接待人数并没有随着海南旅游接待人数的增长而增长,甚至出现下降。那些以观光为主的景区,显然不能吸引到日渐增多的回头客。 今年国庆黄金周,以参与性、娱乐性为主要卖点的南湾猴岛、呀诺达景区接待游客量大幅增长,如南湾猴岛接待游客量增长两成,旅游收入更增长四成,但一些单纯的观光景区接待量却出现下降。南湾猴岛董事长代国夫认为,这些变化正好反映了海南旅游已经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游客更喜欢选择参与性和娱乐性强的景区。在南湾猴岛,最多半年就会更换一次娱乐节目,就是为了能够吸引回头客,让他们能够常来常新。 “大景区+风情小镇”探索新模式 一方面是景区面临转型困境,一方面是周边老百姓难以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那么,景区能否向外扩张,带动周边小镇建设旅游风情小镇? 基于这样的思考,去年下半年,省旅游委提出“大区小镇”旅游新模式,即大景区+风情小镇,把大景区的文化向附近小镇延伸,将过去行政性、居住性小镇升级改造为经营性、旅游性的小镇。一方面解决观光景区目前休闲度假功能及相关配套不足问题,一方面又可以使旅游开发惠及当地老百姓,实现旅游的富民目的。 “与城市相比,小镇能够更好地展示本地文化和特色,对高端游客更具吸引力。”陈耀认为,近年来在国内市场风行一时的古镇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海南虽然没有像周庄、乌镇这样蕴含丰富历史和人文内涵的古镇,但通过附近景区的带动,一样可以建设成为富有吸引力的风情小镇。 杨哲昆认为,“大区小镇”旅游新模式还可以解决海南旅游缺少本土文化的缺憾,将旅游产品直接与地方文化和本土特色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背景下,只有更好地彰显本土文化特色,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而发展风情小镇、特色乡村旅游,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独特的海南文化体验。 “在这一模式下,借助景区的客源和品牌,小镇可以迅速进入市场,实现1+1大于2的效果。”王健生认为,与云南主要采用行政力量推进旅游小镇建设相比,海南提出的“大区小镇”旅游新模式,则是借助市场力量,按照市场化运作进行推进,相比之下更进一步。 去年底,“大区小镇”旅游新模式被写入《海南国际旅游岛总体规划大纲》中,南山、猴岛、博鳌等一批景区开始尝试这一新模式,如在南山二期的开发中,专门在景区大门规划了南山文化小镇,景区在带动当地农户创收的同时,文化小镇同时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