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勉县黄家沟村通过调查论证,采用“农民自愿土地入股,公司统一经营”的模式,将550亩耕地连同已栽植的1200多亩果园收归集体经营。
12月,该村注册成立了勉县天荡山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根据土地质量和利用现状,分类折价入股,按人均分股落实到户,每股1元。去冬今春,公司投资120万元进行坡改梯治理,并栽种了优质果树。按照先村内后村外的原则,鼓励种植大户承包经营,其中,承包给双龙绿色有限公司的100亩已发展为优质核桃采穗圃基地。
“土地交给村上,不但可以分红,在村外承包土地还给补助”,在边寨村承包种地的曾纪生告诉记者。为解决土地流转后部分村民的后顾之忧,村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外村租地种粮可得到每亩100 元的补助,智力不健全的困难户可纳入农村低保并安排在村内公益性岗位上打工,60和70岁以上老人可享受每年120元和240元的生活补助等。
过去的黄家沟穷得叮当响,全村500来口人苦守着近600亩的山坡地(耕地),以种小麦、红薯、土豆为主,过着“吃饭靠老天,花钱靠贷款,出行绕山转”的生活。
种粮不行,种果树行不行?1991年,刚上任不久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军打破了这一种植习俗。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心把黄家沟坡上坡下全栽上果树,建成经果林。但土地在群众手中,种粮虽没收益,可谁又愿意冒风险改种果树呢?在开会征求意见时,泼凉水的,说怪话的,什么都有。
王志军组织部分党员群众到杨凌等地参观学习,转变观念。回来后,经反复动员,一部分党员群众先动了起来。1992年,村上从荒坡地(非耕地)入手,集约土地、统一治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当年发展果树200亩。虽说头一年果树没收益,但套种的西瓜、香瓜、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收入却比种粮高。随后两年,80%的农户都开始种果树,规模逐年扩大。1994年底,全村600亩荒坡地全部栽上了梨树和苹果树,头一年栽植的果树开始挂果。王志军和干部们又动起了新念头:把管理不善、农户没时间管理的果园租回来,转包给有能力懂经营的种植户。这一“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方式得到了多数村民的赞同。
2001年起,该村开始大规模发展经果林,600亩集体林地实施了退耕还林并列入了水保工程;村上统一规划2个移民区,投资上百万元平整土地,通水,通电,通路,将120户住在山上的村民全部搬下山;投资400多万元,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难、行路难问题。
2004年,投资120万元的黄家沟村第一家农家乐――天荡山休闲山庄在鞭炮声中开业,创办者就是王志军。王志军的农家乐解决了本村和邻村近30人的就业,年收入近百万元,成为勉县农业观光游和休闲游的最早样板。
按照“依托经果林、发展观光业、领跑乡村游”的发展思路,黄家沟村紧抓“旅游活县”机遇,积极向上争引资金593万元,建起了天荡山风景区,改善了天灯寺旅游景点设施,完成了景区生态旅游道路、电气化村改造、体育场建设等项目,共发展农家乐10户,成功举办了 3届天荡山梨花节和农民运动会,累计接待县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天荡山休闲山庄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近来,黄家沟常常听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据村干部讲,那是村里人买了车在庆贺。记者从黄家沟村劳动力情况统计表上看到,全村368个劳动力中,种粮的只有1人,种果树的有15人(均为大户),大部分村民在外经商、打工,人均收入近6000元。
而今,黄家沟村正在争取上级支持,实施果园喷灌项目,已投资 200万元修建了一座水库,他们的路越走越宽。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