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口红城湖公园将建换花节广场 11大景点可玩
海口红城湖公园将建换花节广场 11大景点可玩
来源:南国都市报      作者:王吉拉    2009-11-18
▲规划景点一:市井斜阳(模拟图)

▲规划景点二:踏瀑听湖(模拟图)
 

  红城湖公园将建换花节广场

  本报探秘红城湖改造项目:11个景点让南侧不再冷清,红城湖路逢雨必淹将有效解决,改造工程计划3年内完成

  本报海口11月17日讯(记者 史晓晖摄影报道) 红城湖,是海口为数不多的“明珠”,曾经是老人孩子常去游玩的地方,那里经历过繁华,也经历过衰败,给市民们带来过无限的欢乐,也让人扼腕叹息过。如今的红城湖,已纳入“琼山区红城湖综合治理暨墨客村旧城改造项目”,计划将红城湖3年内打造成为集观赏、泄洪蓄洪为一体的多功能湖。当挖土机在干涸的红城湖里热火朝天地工作时,不禁让人遐想,未来的红城湖,能为市民提供些啥新功能?

  今天,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访海口市琼山区规划建设局,了解到红城湖将打造成为一个以人为本、生态环境优美、功能布局合理、文化氛围浓郁、基础设施完善的生态型文化艺术公园。琼山区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今天向记者掀开了红城湖改造的一角,透露了综合治理项目中的一部分细节。主要介绍了红城湖南侧的改造计划,目前该改造项目已报送海口市政府,在等待进一步审批。

  打造历史文化长廊

  11大景点可赏可玩

  琼山区规划建设局负责人还介绍,府城古代是海南重镇,拥有着海口其他地区所没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因此在公园设计中要彰显文化特色,如从建造雕塑、景墙、浮雕、石刻、铺装纹饰、古典建筑小品等,构筑“老府城历史文化长廊”。

  同时,红城湖公园采用“一轴四区”的功能结构,即以“老海府历史文化题材的主题为主轴”,构筑“文化体验休闲区、影视餐饮风情区、管理服务中心区、入口停车区”等4大主要功能区。

  文化体验休闲区包括了丝纶日月、沦海迷宫、踏瀑听湖等三大景点,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儿童嬉戏、观湖等功能。影视餐饮风情区是项目的核心部分,包括:水影琼音、花满下田、世代花香、北胜怀古、市井斜阳、火云晚钓、堤街水市等七大景点,以表演舞台为中心,为市民提供地域风情和文化内涵深厚的影视餐饮场所。

  管理服务中心区,将现状红城湖烧烤园改建成一幢两层高的庭院式管理会所,并在滨湖区域配套游艇码头等设施。为公园提供管理和游艇娱乐等功能。在红城湖西侧,将设置一个大型停车场,计划安排127个泊车位。

  换花节广场是核心区

  端午节还可看赛龙舟

  红城湖的核心区域是湖南测沿岸,自东向西依次布置了三贤广场、沦海迷宫、踏瀑听湖、水影琼音等11个各具特色文化景点。

  “花满下田”是11个景区里的核心,取明朝大学士丘浚诗句:“有人问我家居处,朱桔金花满下田”。同时也将把这里建成元宵换花节的主会场,不仅是每年换花节时使用,端午时可做红城湖龙舟赛和水上表演的主看台。平时则可以作为琼剧和其他剧种票友聚会交流的场所。这里将设置2000个固定座位,表演舞台设在湖中。

  “沧海迷宫”是以古城历史知识迷宫为主的游人趣味观赏休闲的场所,是以古城历史知识为导引的迷宫。迷宫本身就是老府城的微缩景观,迷宫将由迷宫专家定身设计,一次迷宫的游历就是一份海南历史文化知识的有趣考卷。

  “踏瀑听湖”区域里就将建造一个人工瀑布。“火云晚钓”是钓鱼、品茶、棋牌、烧烤的场所,在湖中搭建木栈桥的钓鱼台,供市民观湖景和垂钓。“丝纶日月”则是纪念以“一里三贤”丘浚、海瑞、许子伟为代表的琼台先贤文化广场。

  有关负责人介绍,这11个景点将红城湖南侧连接起来,让红城湖南侧不再像现在那么冷清,将红城湖一玩到底。


▲红城湖施工现场

 

  湖中小岛亲水平台

  让游人和水更贴近

  红城湖公园为取得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计划在湖中造小岛,北岸堆长堤,以增加湖的景深,使南北岸相互呼应互为借景,并铺设环湖步道,以方便游人的穿行,从而将南北岸的休闲空间联为一体。

  根据红城湖湖面与岸线的高差,设计将红城湖路向内拓宽10-18米,并通过台阶、坡道、栈桥与湖滨保持密切联系。贴近湖面设环湖亲水平台,亲水平台大部分不设栏杆,通过设计水下安全防护网,使人最大程度地和水亲近。

  未来的红城湖周围将以步行交通为主,滨湖以石板路、以塑木为建筑材料的木板路、木栈桥等构成形式多样的步行系统。届时,还将巧妙利用琼台畔水景区平台下部空间,除安排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卫生间、服务中心、小卖部、管理用房、库房等,其余部分安排以当地群众就业为主的服务性商业小街,还能安置村民的就业。

  欲打造海口特色街道

  红城湖路风格将统一

  “房子歪着盖、衣服窗上晒、空调挂墙外,东西路上卖、广告能把楼压坏……”这首民谣是对海口部分街景的真实写照。红城湖路目前存在外墙材料杂乱、破旧,环境设施不配套,商业广告混乱等问题。

  “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街景改造”将红城湖路街景改造与道路改造景观治理相结合,把红城湖路街区改造为具有历史文化特征和热带特色的环境宜人的居住商业街区。通过整治,将红城湖路沿街建筑的立面造型、色彩关系、空间联系、光影控制等城市景观内容加以有机整合,使之形成海口市的特色街道之一。

  计划将红城湖路倾向明代沿街建筑的色彩,每组建筑色彩统一,各组之间有变化。总体色调采用浅色调的灰、白系列为主。同时还将增加线条,改变原立面的呆板,提出南方建筑的轻巧,增加阴影关系,体现阳光海口的风韵;还增加隔栅、漏窗,丰富建筑立面要素,遮挡强烈阳光,过滤冷却空气,体现热带阳光明媚地理特点,以及遮阳、通风的传统地域建筑特征。

  雨污分流排水系统

  逢雨必淹有望解决

  红城湖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造成雨污管道堵塞,致使红城湖路一下大雨就会积水的情况。目前红城湖分洪工程已完成,缓解了雨季排洪压力,初步解除了红城湖的水患,为红城湖公园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红城湖底清淤工程将淤泥深挖1.4米,挖出淤泥,湖底也将铺放河沙以净化水质。

  未来红城湖将采取雨污分流的排水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储蓄、沉淀、隔油、过滤、增氧等物化处理,先作为景观水体,多余的排入湖中。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经项目设计的两处加压泵站加压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红城湖的历史与今天

  红城湖位于琼山区府城镇北侧,南临红城湖路,与府城故地一路之隔,东距琼州大道、五公祠约200米,西邻龙昆南路约300米,北距国兴大道约400米。湖周边500米范围内有人文古迹五公祠、苏公祠、天宁寺、海瑞故居、宋代古城墙等历史文化古迹。

  湖水面积约30公顷,是海口地区一个主要景观水面和蓄洪湖。红城湖原本不是天然湖泊而是稻田,由于地势低洼,很难排干水,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村民挖湖蓄水,于1964年形成了人工内湖,因成湖时府城曾改名为红城而得名红城湖。

  红城湖是海口为数不多的“明珠”,位于市中心,周边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湖面宽阔,充沛的雨水可以使水体进行更换,夜风清凉,是周边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地方。

  以前的湖水清澈见底,可以直接摸虾吃,到上世纪90年代,各种污染源使水体质量不断恶化。

  2001年,红城湖综合整治项目动工,此项整治完成了一半多,经过污水管网改造和大部分清淤工作,湖水一度变清,又有人在湖里捕鱼。后因种种原因,工程无法顺利完成。

  2004年,海口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的监测结果发出“警报”:红城湖已遭受城市污水的严重污染,其水质甚至低于地表水的5类标准,也就是地表水的最低标准。

  2009年11月,红城湖综合治理暨墨客村旧城改造项目全线启动,计划3年打造一个集观赏、泄洪、蓄洪为一体的多功能湖。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