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租车是一个城市“一扇流动的文明窗口,一张闪亮的城市名片”。外地游客第一次来到一个城市时,一走出机场、码头、车站,首先接触的往往就是出租车。出租车的车容车貌以及出租车司机的服务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成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和名片。目前,海南正在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出租车这个窗口是否已经擦亮?这张名片可以拿出来吗?海南经济报记者近日对海口出租车行业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很多出租车司机的辛酸和苦辣,但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场景一:被甩了
三十元的路程竟要价一百四
“海口出租车乱收费的现象太严重了,司机经常是漫天要价。打表三四十元的路程可以开价到一百四十元,真是太离谱了。”家住海口龙昆南路中国城附近的李先生最近去了一趟北京,从机场打的回来后多了这样的感慨。
据了解,李先生当天走出机场的时候是下午4时许,那时机场门口的出租车很少,只有三辆车在候客。他上车后,说好打表到龙昆南路中国城。出租车从机场门口开出了五六百米,司机突然停下来,说到中国城要140元。李先生一听,惊愕得下巴差点掉了下来:“你这不是天价吗?”他和司机说了几次,司机都不同意降价,他只好选择下车。但由于当时路边已经很难找到出租车,他要求司机把他送回机场门口,司机说那里抓车比较严,不能送回去,说完就将他丢在路边走了。李先生只得拎着重重的行李包,极其郁闷地走回机场门口。
后来,李先生与其他两位客人拼了一辆车回到中国城,只花了30元。而他之前从中国城去机场的时候,一个人也就花了30元。
场景二:打车难
雨天等出租咋就那么难
不久前的一个下雨天,上午9时15分,家住海口国兴大道大润发旁的易先生站在路边等车,他要赶到皇冠大酒店参加10时举行的一场会议。由于雨下得越来越大,路上空载的出租车很少。9时30分,他好不容易才拦住了一辆白色出租车。司机一听说要过琼州大桥,表示那里没有回来的客人,不同意打表,一开口就是40元,而在平时,他打车到那里也就15元左右。于是,易先生继续等待第二辆车。
大约过了10分钟,一辆蓝色的出租车停在他的面前,司机也不同意打表,经过还价后,司机表示最少要35元。当易先生坚持要打表否则就投诉时,司机匆忙说:“气没了,我还要赶着去加气。”然后就溜之大吉。
9时45分,眼看会议时间越来越近,易先生没有办法,只得花了15元乘坐一辆无证的三轮车冒雨前往会场。赶到会场时,他已是全身湿透。在那里,易先生遇到一位与会的朋友,经了解,他的这位朋友从农垦总局那边打的到皇冠大酒店也就花了40元。
场景三:遭拒载
某天晚上7时左右,谢先生从儋州坐车到海口西站后,站在指定的出租车候车处等着打车到秀英港。问了几个出租车司机,可能是司机觉得到秀英港太近了,没有什么“油水”可捞,都找各种理由拒载了,然后继续等着大鱼上钩。由于行李太重,谢先生只得继续在汽车站前等待,等了差不多有半个小时,他看到一辆刚下客的出租车,也不管司机走不走,直接打开后备厢将行李放了进去,上车后才告诉司机去秀英港,司机在汽车站前“欲走还留”,最终拼了两个去秀英港的人。司机在拼车的时候也没问谢先生的意见,而且是每个客人都按打表价格付款,谢先生真是有气说不出。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海口出租车在机场、码头、酒店、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包地载客现象十分严重。由于包地需要一定的成本,所以遇到近路客人时都选择拒载,或是随意拼车。此外,海口市民在边远地区等车时,也经常遇到随意拼车的情况。市民在路边等了好久才来一辆车,一看车上还有人,这时司机往往就会说一句“车上的客人很快就到了,正好顺路。”来打消客人的顾虑。由于出租车太少,客人没有选择的余地,只得上车。
作为一座城市的流动窗口和名片
想说爱你不容易 海口的士面面观
现象一:占道停放乱调头
在调查中,一些出租车司机的驾驶行为很让市民反感。在海口市不少路段,经常可以看见出租车占道停放、随意调头、急停抢客的现象。只要看到前方有客人招手,一些出租车司机也不管后方是否有车辆尾随,就随意急停,或者突然调头,这给行车安全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导致险象环生。
昨天上午,记者在龙昆南市场附近的公交站看见一辆朝南大桥方向行驶的出租车,当看到路边有一位市民招手后,司机立即停车,全然不顾后面正在行驶的车辆。
现象二:出租车“脏乱差”
“海口出租车的车容车貌普遍太差,这与滨海旅游城市很难相称。”上海来的游客庄先生对记者说,特别是下雨过后,一些出租车没有清洗就上路,车身很脏。坐进车内的时候,一些出租车内有一股很浓的发霉味,有些车的坐垫已经破旧。
现象三:拒载或不打表载客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海口市民对出租车最痛恨的就是拒载和不打表载客。特别是在下午五六时下班高峰期,正是出租车司机交换班的时间,如果不是顺路,市民经常会遭到拒载。而不计表载客已经成为海口出租行业不成文的约定。一些游客坐长途出租车,经常是讲定的价格比打表价格还高。
现象四:司机随意着装
“海口个别出租车司机衣冠不整,有的甚至穿拖鞋开车。”市民张先生希望的哥们注意形象和穿着。
按照海口市交通局规定,从2005年9月1日起,海口市出租车驾驶员要统一着装。四年过去了,这项规定已经变成空文。记者在调查中没有看到一位出租车司机是穿制服的。
海口的哥的姐们为何工作时不喜欢穿工作服?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司机。据弘运联合公司的一位司机说,公司也没有硬性规定说一定要穿制服,这是个人喜好问题,想穿就穿,想不穿就不穿。
海汽出租公司的陈师傅说,出勤次数多,一套工作服不够用,而且工作服价格太贵。
一位要求记者不公布该公司名字的的哥说:“主管部门的态度是,只要你交钱了,就没有人管。”
昌导实业公司的一位司机则说:“穿制服不安全,尤其是领带,容易被居心不良的人利用,作为勒住脖子的工具,给司机带来心理压力。”
现象五:计价器动手脚
市民打的时,最担心的是出租车司机在计价器上动手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出租车司机说,不少出租车计价器被人为动过手脚,驾驶员在计价器年检时,又把计价器调正确,年检后再调。他说,按照规定,计价器3公里开始跳字,但是动了手脚后,到2公里或者2.5公里就可跳字,具体怎么调,全由自己控制。
他举例说,从海口市龙华路海医附院门口到龙昆南迎宾加油站,如果出租车计价器没有动手脚,正常情况是11元钱,如果动过手脚,就要13元钱左右。
现象六:开车用高频聊天
“司机开车的时候打手机、用高频聊天的现象太普遍了,每次打的都没有安全感。”市民吴小姐对记者说,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此外,司机开车的时候用高频聊天也让人受不了,除了不安全因素,司机在高频对话时,都是提高嗓门大声说话,而且谈话过程中不时会冒出不少黄段,让女乘客听了很难为情。
现象七:跷高腿嚼槟榔
海南经济报记者在海秀东路望海楼大酒店附近看到一排候客的的士。其中有一位司机把腿跷得老高,连鞋带脚放在副驾驶台上。除候客跷高腿外,一些司机在开车时嚼槟榔,在车上吐槟榔汁。
现象八:拒给发票
平时市民坐出租车时,很少有人主动索要发票,有时候想要发票,个别司机也推辞说没有。采访中,部分市民反映,有些司机专门以种种理由拒绝为乘客提供乘车发票。
不过,采访中,多名出租车司机均表示没有主动问过乘客是否要车票,但是只要乘客主动提出索要车票凭证,一般都会给,除非车上没有。
司机们表示,大多数乘客都没有索要乘车票据的习惯,而自己的票据也是通过购买而来的,虽然价钱不多,但是“这年头赚钱不太容易,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
出租车司机的酸甜苦辣
当今社会,出租车已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有一群人驾车驶上街头,开始工作,他们就是夜班出租车司机。平常,我们大多都在数说出租车司机的不是,可是当你轻轻地挥一挥手,出租车即开到你的面前时,你是否留意过那些默默开车的司机呢?是他们,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交通便利,但我们对他们究竟有多了解呢?对于日夜颠倒的生活,夜班司机又有何感受?可以说,每一个出租车师傅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酸甜苦辣,何人知晓!
不能常在儿子身旁
王大姐已经做了三年的出租车司机了,最让她觉得心酸的是,三年来都没有好好陪儿子共度周末。作为一个出租车司机,没有固定的节假日休息,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轮到白班还好一些,可以和家人温馨地吃上一顿晚饭。要是碰上晚班,连儿子的家庭作业都没法辅导。谈到这些,王大姐深深叹了口气,眼里写满了对家人的歉疚。
开夜车时提心吊胆
一位夜班司机说,开夜车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安全。他偶尔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关于出租车夜间被打劫的报道,因此每当有客人提出到郊区,他就会提心吊胆。特别是女司机,夜间开车出市区更加担心。一位师傅称,有时迫于出租车租金的压力,偏远的地方就算害怕也得去。现在很多车上都装有GPS终端机,车上有点声音,多少能给自己壮壮胆。
出租车司机韩师傅告诉记者,一天晚上,他拉着一位青年男子去火车站,结果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被抢走了200多元。张师傅说,从那以后,妻子一听说什么地方出车祸了,被抢劫了,就赶紧给他打电话。
希望乘客多点体谅
有遗憾也有快乐,内心还有丝丝的苦。“其实,当出租司机是经常受气的。”一位出租车司机黄师傅说道。由于要赶去换班,他拒载了一位乘客,谁知这名乘客就进行了投诉。黄师傅有些委屈,但事实如此,他只好乖乖认罚。
“其实乘客也应稍稍体谅一下我们,交班晚了,就耽误了下一位司机的收入,我们一样要受罚,这是两难的事情。还有一些乘客在别处受了气,上车后司机就莫名成了出气筒了。”黄师傅补充道。
生理问题多心理压力大
最让出租车司机闹心的,也是很难解决的,应该是这来于长期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紧张带来的一系列生理问题。工作多年的出租车司机,由于长时间坐着不动,或多或少都有些腰椎方面的疾病。而新近的一则报道称,前往海南现代男科医院进行免费体检的出租车司机,有一半都患有前列腺疾病。
出租车司机张师傅告诉记者,除了周末,平时凌晨1时至4时这个时间段,一些路段上基本没什么人了,这段时间最难熬,等客等得让人心烦,有很多同事就聚在一起打牌或吃点夜宵打发时间。
采访中,好多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他们除了忍受夜班生活的单调以外,还要面对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所以他们的生活看起来很忙碌,很充实,其实内心的寂寞和压力很大,但却没有多少人会关心和体谅他们。
不少热心市民专家为出租车开“药方”
“海口是一个开放型城市,外地人一到海口,首先接触的就是出租车,所以出租车的车容车貌以及司机的不文明行为将会给客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这是海南经济报记者在调查中听到最多的见解。针对于此,不少热心市民也给出租车司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海南大学一位城市管理研究专家认为,出租车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租车行业作为城市的窗口,折射出了城市的文化、文明,直接体现城市的有序管理程度和市民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海南大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今天,加强对出租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他指出,海口的出租车市场目前存在乱停乱放、横冲直撞、任意变道抢道、随意调头、语言不够文明规范等现象,在文明驾驶安全行车方面仍有不足之处。
该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定期组织出租车驾驶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法》,加强教育;另一方面要强化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严格的出租车行车规范,坚决制止不安全不文明驾驶行为,对于屡教不改者,坚决清理出出租车行业队伍。此外,在监督机制方面,除了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举报外,行业主管部门可派人上街督察,直接了解出租车的运营情况。
市民张女士建议:海口的一些出租车内味道很怪,司机不太注意卫生,男乘客可能还不怎么在意这个,但女乘客一上车就觉得头晕,其实在出租车内放一瓶香水也不是太高的要求。
市民李先生建议:出租车总量要控制,出租车行业发展规划需要政府部门科学论证,而不要“领导意志”。
市民苏先生建议:海口亟待建立统一的出租车调度系统,目前的多家出租车公司各行其政,虽然有利于竞争,但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影响出租车行业整体形象。
市民周女士建议:出租车司机应该统一着装,这在内地城市是铁规矩,到了海口却变了味,有时候看见出租车司机穿着短裤和拖鞋开车,感觉很别扭。
市民王小姐(在读大学生)建议:海口出租车应该推行电子控票系统,按照路程直接打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