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纪实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纪实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蔡于博    2010-01-08

  阳光照耀北纬18度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纪实

  本报记者高虹 杨春虹 吴 斌

  亚龙湾美景。毛叶飞摄

  春回大地,万灵欢歌。

  北纬18度,在这条地球上最适于度假的纬度线上,海南岛正处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当21世纪又一个新的十年刚刚开启的时候,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从中南海传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给予了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支持。海南发展迎来了“第二个春天”、“第二次重大机遇”!海南,这一中国沿海“金项链”的璀璨项坠,沐浴着阳光雨露,愈发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回望来路,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进程,饱含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铭刻着中央各有关部委的鼎力支持,也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审时度势、敢为人先的魄力。

  两次重要指示

  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作出两次重要指示,要求海南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要求海南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旅游业国际化程度;温家宝总理先后作出两次重要指示,要求海南建设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要求海南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总书记、总理的重要指示,为海南加快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北纬18度,一个诗意的称谓。

  夏威夷、坎昆……将这众多世界著名度假海岛串成珠琏的神奇纬度线,正是北纬18度!

  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海南岛,就位于这条黄金度假线上,这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

  海南岛优越的海岛旅游资源环境条件,丰富的热带旅游资源,不但全国独有,在国际上也十分稀缺。优美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海水、怡人的绿韵,使海南岛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省、健康岛和长寿岛。

  被誉为“南海明珠”的海南,寄托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小平同志的宏愿——“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开启了海南发展波澜壮阔的新纪元,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海南的发展毕竟起步晚,基础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新阶段,新形势,新需求。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进入到从外需拉动为主向内需扩张为主的重大转型阶段,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大潮汹涌而来。面对中国入世后经济特区政策全国“普惠”的新格局,作为全国唯一省级经济特区的海南,如何在全国大局中准确定位,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就在海南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相继做出重要指示,为海南的稳健、快步发展导向定航。

  海南人民不会忘记!2006年12月上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对海南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海南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这一重要指示,为海南这一渐被人们淡忘的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重新高扬起了“特”字大旗。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海南发展开辟新道路、开启新航程的“孵化器”。深刻领会总书记指示精神的海南省委、省政府,此时对海南未来的发展道路逐渐有了更加高远、更加清晰的认识。

  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海南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海南要站在新的起点上勇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总书记在对海南发展情况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和科学判断的基础上指出,海南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高旅游业国际化程度”。

  海南人民不会忘记!2007年3月9日,在与参加全国“两会”的海南团代表一起审议时,温家宝总理为海南的发展目标作出了科学定位:海南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建设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海南考察时进一步要求,海南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努力达到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化祥和的现代旅游标准。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中央领导的期盼,使国际旅游岛的概念逐步成熟,轮廓渐渐清晰;中央领导的支持,成为海南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智慧源泉、不竭动力。


  两次重大决策

  从省第五次党代会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海南全面系统地形成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思路,将之作为海南构建更具活力体制机制的有效抓手,走活了海南改革开放这盘棋,并为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示范

  新思路,新探索,新实践。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五届省委对科学发展的一次重大提升。

  一方面是独特的生态和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是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关系?在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中,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选择题”。

  历经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跌宕起伏,海南的发展思路不断完善、丰富和发展,从建省之初的“工、农、贸、旅并举”到后来的“一省两地”战略的提出,再到“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海南不断走向新的发展境界。

  海南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保护好海南的青山绿水,保护好海南的生态环境永远比单纯的GDP增长更重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海南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离不开工业和农业,但海南的生态环境、经济基础,决定了海南不能走传统工业发展之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好,实现海南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则是靠旅游业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在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懈探索、不断深化对海南发展思路的认识上——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应运而生。

  2007年4月召开的省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未来改革开放的主要目标,“建设以旅游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再创海南特区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要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载体,全面提升旅游开发开放水平。”

  这是海南省委第一次正式做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决策!

  建设国际旅游岛,与洋浦保税港区建设、农垦改革、完善省直管市县一起,列入五届省委的四大体制改革创新任务,成为海南构建更具活力体制机制的重要之举。现在,当后三项改革都已经得到中央批示并顺利推进之时,建设国际旅游岛也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这一新形势下新课题的重要回应。

  就在省第五次党代会期间,海南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行文请示,申请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

  通过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将以旅游业的开放带动服务业的全面开放,进而推动全岛的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出一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开放的新路子,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排头兵”作用,步入发展的新天地。

  省委书记卫留成生动地阐述道:“通过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个有效抓手,由点及面,海南改革开放这盘棋就活了,海南的发展路子就宽了、直了。”

  海南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正式启动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工作。

  人们还记得——2007年12月14日,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卫留成语重心长地希望,“海南要抓紧申报海南经济特区旅游开放政策,争取国家早日批准海南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政策和旅游商品免签政策,同时启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工作。”

  人们还记得——省长罗保铭对国际旅游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海南要提升旅游业的国际化程度,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对吃、住、行、游、购、娱等各个环节进行改造。”

  人们还记得——2008年4月25日,省政府发布了《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决心用20年左右的时间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旅游设施国际化、旅游服务国际化、旅游产品国际化、旅游环境生态化、旅游安全社会化。

  人们还记得——2008年9月2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加大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力度,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如果说,国际旅游岛提出之初只是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等旅游开放政策为主要特征;经过无数次的深入调研和反复分析论证,海南对国际旅游岛的理解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和更广阔的空间。

  在2008年10月开始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委紧紧围绕“创新特区体制机制,推动海南科学发展”,深入查找制约海南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重新审视海南省情,审视海南在国内、国际区域发展中应有的位置后,省委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海南农业具有优势和特色,需要长期重视和稳定发展,但单靠农业不足以支撑海南的现代化;工业需要适度发展,但无论是在总体规模、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上,海南工业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海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这是海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重要的成果,更加坚定了海南上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决心和信心,并较为全面系统地形成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思路。

  “特”字昭示,已成为海南这个中国最南方却最年轻的省份向前迈进的重要推力,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路径。

  从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思路以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快马加鞭,日新月异。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等多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海南旅游收入占全省GDP的13%以上,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接待国内外游客和旅游总收入仍分别增长10%和8%,分别达到2060万人次和185亿元。

  从建省之初定位为“特色产业”,到之后的“重要产业”,再到省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主要抓手,把旅游业培育成海南支柱产业,把现代服务业培育成海南主导产业,旅游业在全省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目前已成为海南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

  从点题到破题,从酝酿到启动,从推出计划到艰辛奔波……渴望着暖阳下恣意的翩飞和追逐,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始化蛹成蝶的蜕变。


  两次重要调研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央的关怀和支持。一年之中,全国政协专题调研考察团和国家发改委牵头的联合调研组两次奔赴海南,深入各地进行实地调研,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奔波谋划

  不平凡的构想,注定要走过不平凡的道路。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关键时刻,国家向海南伸出了温暖的双手。

  2008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海南申请设立国际旅游岛的问题,正式函复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原则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同意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四市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店,销售提货点设在口岸出境隔离区内。

  翌年9月1日,海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三亚正式开业,海南国际旅游岛向着购物天堂的目标迈出关键性一步。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征途中,离不开人民政协的鼓与呼。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4月视察海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政协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为重要战略课题,作为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最好的纪念。当年9月下旬,在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率领下,由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国务院15个部委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调研考察团南下赴海南调研。

  “海南作为全国唯一全省性的经济特区,经过建省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责任、也有条件先行先试,继续成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综合试验区,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中排头兵和试验田的作用。”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寄以厚望,以更加开放的措施,逐步把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是海南当前发展很好的突破口,也将对全国的改革开放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调研报告》认为,海南经过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的努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特色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迅速成长,基础设施日趋完备,无论从硬件,还是从软件上看,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充分的调研,潜力的挖掘,全国政协支持的信念更加坚定:“支持和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的支持。”继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写进了全国政协的报告和发言。

  2009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开幕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到海南,这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来也是少有的。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作为15位大会发言的委员之一,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张维庆代表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作了主题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言,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描绘出一个美好的前景:“如果能够给予海南足够的政策支持,相信一颗祖国的天然绿宝石一定会更加璀璨夺目,一个像哈瓦那、夏威夷等国际旅游胜地一样美丽的热带宝岛,必将成为我国13亿人民的大花园,也一定会成为全世界人民神往的地方!”

  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当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

  努力在继续,支持也在继续。

  也是这一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带队,组织国务院和军队22个部门的有关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到海南进行了实地调研。时值6月,骄阳似火。调研组分为综合、旅游发展、旅游政策、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5个小组,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冒着酷暑高温,深入到各市县、企业、农村和景区景点等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国家发改委起草组在继续深入调研,多次征求有关部委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出文稿并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报国务院。在这中间,国家财政部、海关等有关部委还就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这表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有望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与深圳、浦东、滨海等开发开放具有同样意义。

  海南省委也成立了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各厅局主动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委的沟通、衔接。

  2009年1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到积极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这将推进海南成为中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对外开放进行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逐步由一个构想变成现实。可以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每一步,都与中央的关怀和支持密不可分。


  两层战略意义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标志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成为国家战略,同时也意味着海南在未来10年内,将进入一个新的十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海南目标上升为国家责任,海南再一次被赋予了改革开放新的“国家使命”,必将掀开辉煌灿烂的发展新篇章。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为什么是海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殊命题?

  打开中国地图,海南,恰如我国沿海区域经济“金项链”的闪亮项坠。《意见》在世人注目中出台,标志着我国沿海区域经济整体格局已经形成,海南在全国大局中的价值和分量将越来越重。

  《意见》指出,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作为国家战略,国家对海南的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各个领域提出了方向和要求,并从投融资、财税、开放、土地等方面给予海南许多特殊政策支持。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认为,一是可以为整个中国旅游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提供示范效应;二是率先探索中国旅游业正在努力实施的转型升级;第三,海南国际旅游岛在建设发展过程中,能够为全国旅游发展体制、机制的创新,提供示范和经验;第四,全球几个主要旅游大国,都有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模式,海南可以先行先试;第五,要把海南国际旅游岛真正建成,海南需要培育一批国际化程度高的大企业,这也正是中国和国际所需要的。

  《意见》出台,于国家意义重大,于海南更是一件“顶天立地”的大事。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从此有了重要政策保障,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了重大战略平台。

  国际旅游岛建设对海南而言,具有两重战略意义——

  从空间维度上看,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的发展被置于更为广阔的全国背景之下,极大拓宽了海南的发展视野;

  从时间维度上看,根据《意见》对海南提出的2020年的发展目标,当前,海南正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次战略机遇期,从时间跨度上看将长达10年,能否在这一历史机遇面前实现历史性突破,对于海南至关重要。

  这两重战略意义,正如卫留成所说:“我相信通过我们一个时期的努力,比如说10年左右,海南的发展一定会让国人和世人刮目相看。”

  放在全国和海南应对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来考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更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意义。

  历史的经验证明,旅游业通常是灾害中率先复苏的产业。旅游消费属于可持续、多层次、综合性的最终消费,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就业之比为1:5。

  可以相信,随着《意见》的全面贯彻落实,海南这片热土将再次成为全国的“政策洼地”和市场热点;可以预见,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将引发海南新一轮旅游业发展热潮,有利于引进需求,扩大岛内消费,带动第三产业大发展,在海南乃至全国保增长中具有独特作用。

  建设国际旅游岛,托起了800多万海南人民的梦想,也燃烧着800多万海南人民加快发展的豪情。

  一个人没有梦想,就如同海上桅帆失去了催进的风,晦暗前路失去了照明的灯。一个地区的发展,同样如此。

  因梦想,海南有了奔跃和追逐的动力;因梦想,海南多了思考与审视的冷静;因梦想,海南更清醒地知道,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不容懈怠,不容犹疑。

  以《意见》的发布为标志,海南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战略机遇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境界,新一轮快速发展的大潮已经声声可闻。

  海南一定会把这一重大历史机遇用好,把中央赋予的政策用足,举全省之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全国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决不辜负中央的重托,决不辜负人民的期待。

  怀抱“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梦想,年轻的海南鸣笛启航,扬帆远行!

  北纬18度,阳光正灿烂。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 一天
  • 三天
  • 一周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