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热带高尔夫天堂 ———挥杆天地间海南风景这边独好 风光秀美的海边高尔夫球场。本报记者王凯摄 沙坑救球。本报记者张杰摄 心旷神怡。本报记者王凯摄 以球会友。本报记者张杰摄 |
早上7时,初冬的亚龙湾山脉环抱,充满心旷神怡的想象和诗意。晨曦中的亚龙湾高尔夫球会依旧绿草茵茵,高球“候鸟”一拨拨地翩然而至,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从第1洞潇洒挥杆走向第18洞。
绿色、氧气、阳光、友谊,海南岛以独有的风光环境资源诠释着高尔夫运动的四大内涵。这个世界级的热带旅游人居岛屿,正逐渐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从蓝色旅游向绿色旅游拓展。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美好蓝图中,高尔夫———这个白色小球,正以“岛球”的精彩演绎给海南旅游打出一张“高球岛”新名片。
特区开发催生高球场
尽管高尔夫球运动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但高尔夫球场在海南的出现却不过十多年。
1984年,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投资的广东中山温泉高尔夫俱乐部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高尔夫的开始。此后,北京、河北、深圳、珠海、天津等地相继开始了球场建设和人才培养。
1988年,冲着“大特区”三个字的吸引,谢水吉从台湾来到海南创业。那时,谢水吉已有着十多年的高尔夫球龄,他的想法很简单,“大特区怎能没有高尔夫?”只来一次,谢水吉就相中了海口美兰镇上的一块地,长度和宽度恰巧都适合。更重要的是,这块地距离未来的美兰机场仅5公里。1992年,海南第一家高球场———海南台达高尔夫球会对外营业。台达大门口,方形擎天建筑之上,那个巨形的“高尔夫球”曾成为当时海南的一道别样风景。
刚开业,拥有18个国际标准球道的台达就收金揽银———在海南开发热潮中淘金的日本客商,成为球场的座上宾。
就在台达建设之时,相隔不远的东山高尔夫项目也启动。由于种种原因,东山开业时,已是1996年。这一时期,南丽湖、依必朗、日出观光等球场也相继问世,掀起了一轮高球场建设热潮。有趣的是,台达、东山、伊必朗、南丽湖等球场都是台商投资。当时,由于市场客源不足、球场粗放型管理,又没有足够的资金注入,这批球场经营步履维艰。
1996年1月1日,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在三亚亚龙湾举行,海南开始思考国际旅游。此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球场建设热潮,涌现了博鳌乡村、亚龙湾、南燕湾、美视、西海岸、红峡谷等高球场。
此后,伴随着大特区开发的脚步、旅游的红火,海南高尔夫球场数量和球洞数一直呈不断增长趋势。至2008年底,海南开业的高尔夫球场已达23家。包括在建或即将建设的在内,2009年海南的高球场至少有26家。也就是说,17年来海南平均每年出现1.5家高球场,球场增速远远快于本地球手的增长。
全景高尔夫别样挑战
任何一个以旅游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国家和地区,都将高尔夫列入战略性发展规划之中,海南也不例外。独特的地理单元和资源特色,使海南拥有发展高尔夫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研究报告认为:海南和广东、北京、上海、福建同属高尔夫发达地区,2004年五省市的球洞为全国总球洞数的近70%。海南由于地处热带,四面环海,是光、热、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一年四季美丽如画,是中国发展高尔夫运动的最佳地区之一。
踏着旅游开发的行歌,海南高球场大多分布在东海岸沿线的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逐渐形成海口、博鳌、兴隆、三亚四大片区。这些球场风格迥异,度假氛围浓郁,形成了滨海型、田园型、湖滨型、岛屿型、山地型、综合型等特色。每2家球场之间不超过1小时车距,完全遵循了世界高尔夫“45分钟车程半径”的理论。
应该说,海南高球场各有难度和挑战性,即使环岛一周,也可以在各类球场上体验不同的感受。博鳌乡村为海岛型林克斯式球场,前9洞绕岛环走,周围环江绕海,融海天风光和远山近水于一体;后9洞岛中穿行,大片的野菠萝和白芦苇带来浓浓的野趣。南丽湖与东山是湖滨型球场,前者椰树环抱、油棕成林,后者南洋杉、热带水果点缀其间。台达与依必朗属田园型球场,热带田园风光如诗如画。亚龙湾、南燕湾、美视则为滨海型球场,击球一瞬可远眺水天一色。康乐园与日出观光是山地型球场,让人迂回穿梭于丘陵、树林及湖泊之间。
这当中,也不乏世界球场设计名师之作。依山临海的亚龙湾高尔夫球会,出自世界球场设计名师罗伯特·琼斯二世之手,球道布局形似龙爪,寓意深远。清水湾高尔夫球会已开业的南场,由美国著名的史密特·科里高尔夫公司设计,球道看似平坦却暗藏玄机,兼具挑战性和娱乐性。
省高尔夫协会副主席、三亚亚龙湾高尔夫球会总经理陈亚雄认为,“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高尔夫从球场风格、经营类型、产品营销等方面都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色,丰富了中国高尔夫的整体特色,为全国高尔夫市场的形成、职业高尔夫运动的发展、高尔夫旅游的崛起做出了贡献。”
小球推动大构想
第一张世界级的“海南名片”———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迄今已举办了九届,在国际政、商、学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一个影响世界的的构想,竟来自高尔夫球场上的一场切磋。
1997年7月,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在沙坡岛初步建成,这也是亚洲首个全岛型林克斯式高尔夫球场。
蒋晓松特地把日本前首相细川和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请来,为球场开杆并进行首场较量。这是细川和霍克第一次在球场上切磋,两人均打出了很高的兴致。当晚,两位前政要与蒋晓松彻夜长谈,从亚太经合组织说到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这次彻夜长谈,点燃了亚洲论坛创建与选址博鳌的火种。
后来,霍克把自己的朋友、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也介绍进来,共同筹划亚洲论坛事宜。1998年9月,蒋晓松飞赴马尼拉,与细川护熙、霍克和拉莫斯就博鳌亚洲论坛事宜进行最后磋商。与以往一样,四人相约高球场。打完18洞,亚洲论坛的各个环节都在挥杆打球中商定了。
在博鳌亚洲论坛筹备期间,几乎所有重要活动、会见、商谈都是在博鳌高尔夫乡村俱乐部的潇洒挥杆间进行的。围绕论坛理事长人选的最后确定,高尔夫又一次发挥了作用。
2001年2月26日凌晨3点,拉莫斯抵达博鳌。在当天下午将要举行的论坛全体会员大会上,要推选出论坛理事长,为27日举行的论坛成立大会做好最后准备。拉莫斯是公认的理事长人选,但此前他一直坚拒不受,只剩下一个上午的说服时间了,论坛秘书处十分焦急。7点,拉莫斯在蒋晓松的陪同下出现在高球场上,边打球边交谈。这场球一直打到中午12点,拉莫斯终于同意出任论坛理事长。此后,每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都会以一场高尔夫球赛“以球会友”,拉开盛会的序幕。
1971年,为了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周恩来总理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就是中国外交史上著名的“乒乓外交”,被外电惊呼为“小球转动了大球”。许多人将博鳌亚洲论坛的诞生与中美关系改善相提并论,因为两次重大事件都发端于两只直径相近的白色小球,真可谓“小球转动了大球”。
要宣传高尔夫,让人们更多地关注高尔夫,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办比赛!”对于这一点,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秘书长崔志强非常肯定。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职业赛事纷纷登陆海南:BAT中国职业高尔夫联盟杯总决赛、亚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三亚公开赛、欧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TCL精英赛、2006年皇冠假日三亚公开赛、中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大众汽车大师赛等,相继在海南点燃烽烟。这些赛事不但为国内球员提供了在本土与国际球员切磋球技、增加国际大赛经验的机会,也为提升中国高尔夫的国际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它更直接地使海南成为国际高坛瞩目的焦点,为中国的职业高尔夫运动做出贡献。
不但大赛常有,小赛也不断。2009年以来,海南的高尔夫球友几乎每周都有机会打一场正规的比赛,奔驰、宝马和奥迪等已先后举办了比赛。除了汽车商肯花钱赞助海南高球赛外,省内的金融机构也不愿袖手旁观,省中行、保险公司等几家大的金融机构也先后出资举办了多场比赛,利用赛事宣传自己。
与此同时,本土高尔夫队伍也在渐渐扩大。据省高尔夫球协会介绍,海南目前大约有30多支高尔夫球队,每支球队多则三四十人,少则20多人,而海南最强的球队海狼队已经有40多人,还有不少高球队正在酝酿成立之中。
旅游高尔夫实现双赢
优美的自然风光、完备的度假设施、不同档次的消费,使海南高球场走出了一条“旅游度假型球会”的经营之路,也加速了海南客源结构的改变。
连续几年,韩国球客在海南各球场客源结构中均居第一位。2001年,海南开通三亚到汉城的第一架固定旅游包机。随后,海航、韩亚、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相继开通两地定期或不定期航班,带来了大批高球客。据调查,来海南的韩国人中有90%是冲着高尔夫来的,他们通常是“机场—酒店—球场”三点一线。与韩国球客不同,日本客源喜欢边打球边旅游,享受真正的高尔夫度假。
单一的市场总是被动而脆弱的。现在,海南高球旅游已跳出亚洲,透过大洋看彼岸,充分利用开放第四、第五航权的优惠政策,开辟国际航线,增加国际航班数量。业界认为,尤其要开通海南直达欧洲、美洲、澳洲主要城市的航线,提高海南作为新兴高尔夫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吸引世界范围内的高尔夫游客来海南打球、度假,实现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前,海南各球场高球客源约50万人次左右,其中有70%是韩国高尔夫团、港台、日本和其他国家球客约占20%、内地球客约10%。去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虽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海南高尔夫旅游,但海南高尔夫球场也开始由接待国外团转向国内球客,并相继推出了相应的产品和措施。常年接待国内外打球游客的海南文化国旅总经理唐南海说,“2009年海南的韩国高球团下降了将近70%,但国内客流量反而增加了约30%,三亚和海口球场的数据可能还会更高些。”
早在2004年,海南就成为全国唯一一个高尔夫发展规模超过经济规模的省份。当时,海南平均3亿元的GDP就有一个球洞,而全国的平均水平是每3.5亿元的GDP才拥有一个球洞。高尔夫运动的发展前景,也体现在海南“十一五”规划:海南将构建环岛高尔夫球场旅游链,使全岛球场总数达到40个左右,年接待能力达200万人次,形成风格各异、布局均衡、发展协调的“高尔夫球岛”。
与大特区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可以说,高尔夫不仅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势必也将成为未来中国休闲旅游高尔夫的重地。就像击球一瞬的力量迸发,海南高尔夫旅游等待着更有力的出击。 本报记者 高虹
相关链接
海南高尔夫旅游发展目标
2006年底,海南已开始编制《海南省高尔夫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出“经过15年的发展,到2020年在海南形成‘一岛三地’的国际高球品牌。”“一岛”就是世界著名的高尔夫球岛;“三地”是中国顶级的高尔夫休闲胜地、世界一流的高尔夫大赛胜地、世界一流的高尔夫康体服务胜地。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