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沿海经济带上的闪亮明珠
———国际旅游岛建设给海南带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
风景怡人的陵水分界洲。本报记者王凯摄
“新丝路”时装秀。本报记者张杰摄
在三亚海滩游玩的小游客。梅涛摄
日前,《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这标志着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成为国家战略,海南也因此迎来了继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建设国际旅游岛,突出了海南的环境优势、资源优势、气候优势,被视为开启海南可持续科学发展大门的金钥匙。
2007年4月召开的省第五次党代会正式宣告———
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
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宋少华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思路来自于中央对海南的关怀,来自于海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对海南发展道路的艰苦探索,它是“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的继承和提升,是科学发展观与海南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006年12月上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对海南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海南要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努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这一重要指示,为海南这一渐被人们淡忘的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重新高扬起了特区大旗,也成为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孵化器”。宋少华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对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即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这一新形势下新课题的重要回应,是海南五届省委对科学发展的新探索、新实践。
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面对总书记提出的“两特两制”新要求,在2007年年初的那一段时间里,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无论是在重要会议上还是会见国内外客人时,谈得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旅游业,是“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海南长远发展的根基”,是“突出经济特区的特字,旅游是一个重头戏”,是“要瞄准建设国际一流休闲度假目的地的目标,促进海南旅游的转型升级,通过大旅游的发展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未来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在筹备省第五次党代会的日子里,省委组织开展了以重振特区精神、重塑特区意识为核心内容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广泛听取了方方面面关于海南发展的意见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海南省情,认真总结海南发展历史经验,在历届省委、省政府不懈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海南发展思路的认识,建设国际旅游岛应运而生。
2007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海南代表团审议时,对代表们提出的建立海南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等建议,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支持,要求把海南建成绿色之岛、开放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和支持,让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路径变得越来越清晰,信心越来越坚定。
2007年4月召开的省第五次党代会形成高度共识:“旅游业是我省最具特色、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实现海南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大旅游开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建设以旅游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既是再创海南特区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也是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要以建立国际旅游岛为载体,全面提升旅游开发开放水平。”……推动旅游业升级转型,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新型工业、海洋经济一起成为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建设国际旅游岛,与完善省直管市县管理体制、农垦改革和洋浦保税港区建设同时并列五届省委的四大重点改革,成为海南构建更具活力体制机制的重要之举。
2009年12月31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
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再美好的蓝图,如果不脚踏实地去实现,也终究是白纸一张。省第五次党代会闭幕不久,海南就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正式启动了国际旅游岛建设工作。宋少华用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为我们展现了建设国际旅游岛思路不断完善的路径,勾勒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从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过程。
2007年4月,就在省第五次党代会期间,海南省政府正式向国务院行文请示,申请设立海南国际旅游岛综合试验区。
2008年3月,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支持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关问题的函》,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并批准在海口、三亚、琼海、万宁各开办一家市内免税店。
2008年4月,走过20年沧桑岁月的海南经济特区,面临着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亲临海南考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了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年的瞩目成就后,胡锦涛希望海南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作用,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要从海南实际条件和长远发展出发,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尤其要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国际化程度,提升旅游业档次和水平,规范旅游市场,努力使旅游业成为海南的支柱产业。”
2008年5月,省政府出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初步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新目标———旅游业全面与国际接轨;新体制———旅游发展与管理体制机制符合国际惯例;新政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争取到2028年将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
2008年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内涵、目标、任务以及需要国家支持的政策,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提出要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世界一流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提出了未来5年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旅游以及相关产业高度开发;国内外游客进出便捷;旅游购物方便优惠;旅游管理、营销和服务与国际惯例接轨。
同月,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为团长,由部分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国务院15个部委有关负责同志参加的专题调研考察团,在三亚、琼海、海口等地就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课题开展了专题考察调研。调研组认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的大背景下,对更深层次改革开放的一次大胆探索。调研组形成的调研报告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视。
在2008年10月开始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委紧紧围绕“创新特区体制机制,推动海南科学发展”,深入查找制约海南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重新审视海南省情,审视海南在国内、国际区域发展中应有的位置,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海南农业具有优势和特色,需要长期重视和稳定发展,但单靠农业不足以支撑海南的现代化;工业需要适度发展,但无论是在总体规模、产业选择和区域布局上,海南工业发展都受到很大的限制;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快发展旅游业,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海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更加坚定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决心和信心,并较为全面系统地形成了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思路。这是海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重要的成果。
2009年1月,省委在当年的工作要点中强调把建设国际旅游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提出了推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工作目标。省政府再次就国际旅游岛建设有关问题向国务院上报了请示,提出了请求国家支持的政策诉求。
同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张维庆委员代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发言,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建议中央从政治上、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考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价值,适度给海南放权,鼓励海南先行先试,勇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将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摆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赋予海南相应的旅游开发开放政策。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当年全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同年4月,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会同外交、公安、财政、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全面调研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出系统性指导意见。
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考察海南,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海南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条件,对海南旅游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指出“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成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温总理要求,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海南省和有关部门制定加快海南旅游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措施。
同年6月,国家发改委牵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带队,组织国务院和军队22个部门的有关同志,组成联合调研组到海南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组分为综合、旅游发展、旅游政策、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5个小组,深入到各市县、企业、农村和景区景点等了解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掌握了许多重要的、第一手的宝贵资料。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国家发改委起草组在继续深入调研,多次征求有关部委意见的基础上,起草文稿并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送审稿报国务院。在这中间,国家财政部、海关等有关部委还就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有关政策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海南省委成立了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小组,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多次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各厅局主动加强与国务院相关部委的沟通、衔接。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进一步从全局战略的高度,丰富、完善、提升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科学发展的思路。由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成为国家战略,海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历史机遇期。
随着这一《意见》的出台,我国沿海区域经济整体格局已经形成,被视为我国沿海“金项链”项坠的海南,正日益成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本报记者谭丽琳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