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和“富民产业”
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和“富民产业”
来源:新华网     作者:许甲猛    2010-01-16

  新华网贵阳1月16日电(记者石新荣、王橙澄)春节临近,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的几名苗族妇女正围坐在火炉前飞针走线,绣着上海世博会的刺绣。当地民族旅游的发展,让她们的祖传手艺成为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西部大开发10年来,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市场开始趋于规范和成熟,旅游产业开始从过去单一的山水游转变为集文化、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多样化旅游,在带动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柱产业。

  西部是一片广袤的土地,占中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来自国家旅游局的数字显示,西部地区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40%。

  据统计,2001年至2009年,国家旅游局共安排西部省区市旅游发展基金7.27亿元,占全国总额的58.82%。此外,对西部地区旅游景区景点经营实行税收减免等政策,促进了西部旅游发展。

  施秉县双井镇双井村是贵州省的一个传统苗族村寨,村里的妇女几乎人人会绣苗绣。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当地的民族旅游逐渐红火,苗绣作品也越发受到游客的青睐。

  “2004年,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双井村与‘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公司寻找市场、提供订单,农户完成刺绣制作,近年已为刺绣能手增收上万元。”双井村苗族刺绣协会会长龙光乾说。

  苗族妇女邰老新是贵州省旅游商品能工巧匠选拔大赛2007年刺绣特等奖获得者。去年,她接订单刺绣收入上万元,被评为州里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每年获3000元财政补贴。作为省中小企业局“万户小老板”工程培养对象,她还得到2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

  近年来,贵州省评选出“贵州名匠”285名、“贵州名创”145件(套),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整合了旅游商品资源,延长了旅游产业链,形成了遵义红军街、都匀石板街、黎平翘街、花溪青岩古镇等旅游商品一条街。

12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