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借海南旅游春风 最后1个烂尾楼17年艰难复活
借海南旅游春风 最后1个烂尾楼17年艰难复活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蔡于博    2010-01-30

  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上世纪90年代的楼市过山车,让海南房地产一直久病不愈,而且这一拖,就是17年。

  时来运转,2009年末,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的东风,海南再次疯狂,连最后一个烂尾楼也复活了。

  17年艰难复活

  坐在三亚湾海滩上晒着太阳,隔着椰梦长廊往北看,沿线海景房与海滩风景都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放眼望去,相距150米的海岸线外,早已分辨不出哪个是三亚最后一个烂尾楼。

  擎天半岛的复活可谓一波三折。它的第一个主人是海南机场台亚实业有限公司,项目原名三亚台亚国际航空广场,属商业综合用地,由一幢31层主楼和一幢11层附楼组成,总建筑面积为49246.4平方米,是三亚最高的标志性建筑物。

  从一开始就注定玩不下去的游戏,在1993年6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点燃导火索之后,海南房地产走向终结。一夜之间,所有开发商的资金链全都面临断裂。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依靠银行贷款的台亚实业资金链撑不住了,至1996年,该项目被迫停工,曾经的辉煌瞬间成了历史。

  2002年,三亚市政府公开拍卖该广场,先后遭遇两次流拍。最终,广东联华国际有限公司以3730万元拍下,成为该广场的新主人。土地性质也变更为70年住宅用地,扣除原来停建期间的土地占用年限,实际只剩57年的土地使用权,2006年1月,广场改名为“擎天半岛”。

  联华国际接手后,绞尽脑汁,将原来的物业结构重新设计,改造为现在的国际滨海高层公寓和连为一体的五星级酒店。改造后达32层,共有468套房子,6层以下是为公寓配套的豪华会所,6层以上为豪华公寓,主力户型每套设计为128-200平米左右,2008年10月均价为14000元/平米的毛坯房,当时五证已齐全。

  因迷信风水的人传言,该楼盘风水较差,烂尾楼时期被很多人当做吸毒场所,所以销售还是不理想。此后,联华国际又将其分割成40-80平米的中小户型,虽然价格不贵,但还是没有多少人买账。

  直到整个市场全面复苏,擎天半岛搭上了顺风车,据售楼小姐透露,11层高的附楼和主楼20层以下的已经全部售完,目前只剩下80多套。

  历史总被遗忘

  原本以为烂尾楼价格应该低于市场价才对,但记者以购房者身份前往擎天半岛售楼处时,却吃了一惊,能看见海景的房子一平米居然卖到5.1万元,而最差的位置也要2.5万元,均价为3.9万元,而2009年3月才卖1万块。

  与擎天半岛相邻的海景房,均价均在3万以上,但销售显然要比擎天半岛火爆。引用外界开发商的话说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一见形势好,就想卖高价。

  与擎天半岛一样的开发商不在少数,经历过海南泡沫却没长记性。

  时光倒回到18年前,1992年,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开发商云集海南,先圈地,后贷款,那时开发商们都天真地以为,只要有地皮,就不愁没有资金,只要盖房子,就不愁卖不出去。

  地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暴涨,最高曾创下了一亩地381万元的天价,随之而来的是期房买卖陡然走俏,最高每平米12000元的房子也被抢购一空,许多地产商一时间赚得钵满盆溢。

  但小甜头后便是大痛苦,泡沫破灭后海南地产哀鸿遍野,烂尾楼总数达到603栋,其中海口市179宗,三亚有120宗,面积达1631万平方米,至2006年底,海南好不容易才处置了80%的半拉子工程。

  在经历十多年的处置后,市场慢慢复苏,从2004年开始,大批开发商再次进驻海南,有钱的投资商再次南下,有关系有门道的人,通过改变功能和定位收购烂尾楼又重新开发,更多的大开发商是通过一级土地开发,以低廉的成本来圈地。

  转眼间,在海南595公里的海岸线上,大大小小的地产商们已经屯兵布阵,开始制造新一轮房地产泡沫,此时开发商们已经完全忘记了历史的痛苦,沉迷在涨价赚暴利的快乐中。

相关推荐
最热评论
验证码:发表评论
热新闻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