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新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参观。记者 张俊其 摄
海南省是农业大省,又是全国比较落后的省份,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海南省的农业优势,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参加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现状
海南省逐年加大惠农支出
2009年,全省财政落实惠农财政补贴资金10.2亿元,创历年之最。完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6600公里,解决28.5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全省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电话,实现100%自然村通电、100%乡镇通宽带,新建文明生态村1315个。
今年还将延伸农业科技110服务网络,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全面推广农业新技术,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省与市县财政拿出不低于7700万元的资金,用于农民小额贷款贴息,力争带动农民小额贷款25亿元。安排7.6亿元为促进农民增收和生态文明建设。
建议1
鼓励农户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海南省如何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合实际的工作路径,实现“二十字”的总体目标?琼海市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王裕鑫认为,鉴于海南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建设新农村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
王裕鑫等代表在参与讨论时建议,全省在建设新农村时要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方面进行制度创新。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尽快建立城乡利益的协调、分配机制,以减少城乡矛盾。应以县域经济为重心,加大财政投入对农村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事业的倾斜,引导社会资金、信贷资金、科技资源、人才资源等向农村流动,提高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重。加快农村金融改革,适度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建立健全多种金融机构分工协作、平等竞争的农村金融体系,允许某些类型的农村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推进土地制度创新。积极支持、鼓励农户“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农村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完善流转办法,提高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建议2
争取中央资金扶持设施农业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热带现代农业,使海南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目前,海南省大棚面积达到13万亩,特别是反季节哈密瓜、花卉和西瓜,应用设施农业技术后,经济效益与产品质量大幅提高,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新亮点。据统计,全省设施农业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其中,设施大棚蔬菜、水果和花卉,每亩年均收益分别达到5000元、8000元和6000元。但海南省的设施农业同时也面临着建设成本高,农民负担重,资金不足,档次较低,技术支撑能力弱等问题,如何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热带设施农业为农民增收?
设施农业普遍采用大棚种植模式,省人大代表周巨红首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设施农业每亩(两茬)生产成本为1.2万元,年产量5吨,以每吨批发价4000元计算,则每亩年产值5吨×4000元/吨=2万元,年纯收入:总产值-总成本=2万元-1.2万元=8000元,则每亩每年可为农民带来8000元的纯收入,与发展设施农业前每年纯收入1000元相比,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但设施农业前期投入建设成本较高,目前每亩建设成本为18741.50元,农民负担重。”周巨红说,海南省设施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低,配套水平不高。设施结构简易,标准化程度较低,有些仅具简单的防雨保温功能,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技术支撑能力弱,多数农民不敢种植设施农业。
在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周巨红和另外两名代表建议,海南省应抓住建设国际旅游岛这个契机,用足用好中央给予海南省的发展热带现代农业的优惠政策,积极争取中央专取资金支持,扶持海南省热带现代设施农业的发展。同时,省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对热带现代设施农业进行补贴,地方财政通过贴息给予支持,加上农民自筹资金,共同解决前期资金投入的难题,加大对贴息小额贷款的扶持力度,解决农民增收问题。
建议3
发展海南热带观光休闲农业
海南是我国惟一热带岛屿省份,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全省乡村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人文旅游资源也甚丰富,文明古村、黎村苗寨,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民族风情,而且40%以上的自然村已建成文明生态村。兴隆热带植物园、澄迈万嘉果园已列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台商投资的伊甸园山庄项目十分成功。海口演丰热带乡村主题公园和三亚槟榔河5A级乡村旅游度假区等正在建设之中。而据统计,海南省目前有观光休闲农业园区100多个,从业者2万多人,园区农民年收入7550元,高于其他农民的平均年收入。
省人大代表曹成杰认为,目前全省上下尚未对此形成共识,一些地方和部门未把此作为建设新农村和推动旅游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民、农场和企业投身观光休闲农业的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产品体系不全,开发深度不够,档次不高,特色板块不明显,食住行游购娱要素不全,可进入性差,无法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这大大制约了农民利用现有的资源增加收入的途径。
曹成杰建议,海南省可利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这一机遇,近期应该将观光休闲农业景点主要布局在“两点一线”(即海口、三亚两个重点和东线高速公路沿线乡村)区域,以周边城市或著名景点为依托,优先培育一批条件较为成熟的观光休闲农业点区,以摸索经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搞好专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如芒果、香蕉、咖啡、荔枝、龙眼、西瓜、哈密瓜、莲雾、火龙果、青枣、番石榴、葡萄、绿橙在内的各种热带水果园区,热带兰花和香草园,热带盆景园区,热带海洋垂钓基地等。要发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作用,抓好精品示范,辐射带动。同时,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要重点培养适应热带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的专门人才,还应对基层干部和农民培训,提高他们的认识,帮助农民增收,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2020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86)0898-66810806 传真:0898-6681054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6612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nhwwljb@163.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06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10828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琼字001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琼B2-2008008
广告经营许可证:460000100120 琼公网监备号:46010602000273号
本网法律顾问:海南东方国信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
南海网备案号 琼ICP备09005000号